秦集老街回忆多 □杨杰

淮河晨刊 2018-10-22 16:56 大字

秦集是蚌埠市西的一个小镇,每到农历逢单,和初一到初五,镇上的那几条小巷便会逢集,周边的农村人就会来这里赶集,买上自己所需的商品等等。

秦集老街处于秦集镇的十字路口,以通向巷子的方向划分为东街和南街、西街和北街,又以东街为主街。如今,站在秦集镇十字路口,那条小巷里的老街农贸市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两边那些部分熟悉的店铺还在。要是说起感情来,我和这条老街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不光是曾经儿时的记忆,还有更重要一点,我们家也在这条老街摆了好多年的摊子。此时,情感的记忆油然而起,脑海里立马跳跃到往事的画面上:

从记事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天天盼着大人们在赶秦集街回来的时候,给我们捎上两个小笼包子,或几根油果儿什么的,若是能够把它们馋在嘴巴里,那可谓是孩子们的“山珍海味”哩!

1994年我在十四中上学时,父母便做起了生意,在这东街十四中大门口西侧的地方,买了个地摊位儿,在家用水缸做起了豆芽,每到逢集的时候,父母便半夜三更起来忙乎,浇豆芽、捞豆芽、淘豆芽等等,这一系列活儿,在那个时候可都是些辛苦的活儿,一忙起来便是三四个钟头。有时,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总是把我和妹妹喊起来帮忙。完工时,把豆芽放在装满水的两个大铁桶里泡着,再盖上被褥,豆芽是现捞现卖,要不然白白胖胖的豆芽就会变成青豆芽了。接着,父亲骑上那沉重的脚力三轮车,拉着这好几百斤的货物,颠簸在崎岖的沙石土路上往秦集街上赶,我们跟在后面推车,顺道儿去上学。

赶到街上时,公鸡才陆陆续续地鸣叫,东方还一片漆黑,街的两边见不到其他摊主。每次逢集,我们家都是第一个出摊。不明白为什么的我,反问父母:“我们家既然买了摊位,那我们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摆摊不就可以了吗?”老实忠厚的父母笑着跟我说:“我们起早些出摊,就是为了避免因为迟到而发生争摊位儿……”

那个时候,街两边还有许多古老的草屋和青瓦红砖的店铺,平房店铺也开始陆续兴起,有日常百货、生活用品、五金、学生文具、油坊、理发等等店铺;街的中心道路全是沙石铺设,坑坑洼洼找不到一点平整的地面;街上还有木匠、篾匠、瓷匠、石膏像工艺、泥人、面糖人等等许多民间艺人,制作的手工制品摆在摊上叫卖,然而,现在这样大多数的手工制品都逐渐淘汰不见了踪迹。

如今,这四条街的巷子也开始繁华起来,大多数的店面开始做起了新时代的生意,比如卖些电瓶车、手机,做起电脑打印,更有大型超市等等。街道两旁的那些摆摊的主儿,却搬到了最北街那条丁字路口的农贸市场,把这四条老街的巷子的道路拓宽成水泥路,专门作为交通使用。卫生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还有专门的清洁工,使得道路卫生、干净、整洁与通畅,唯一就是缺少了往日那些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新闻推荐

李师师的琴挑 □王 青

作者简介王青,安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蚌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源于热爱,多年来与文字痴缠不休,期望写出一个人对生活诚...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