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明史之海瑞 文/周洋
海瑞像
作者介绍:周洋,70后,《蚌埠日报》作家采访团成员。对于文学,因为热爱,所以喜欢。钟爱明清史,感觉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发现过往,照亮当下,预见未来。
大明王朝276年的岁月(1368年-164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匆促一瞬。时光虽短,然而期间却涌现出许许多多个性鲜明、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当我们回首望去,发现他们似乎未曾远离。如漫天之繁星,他们的身影在我们的心中更加清晰和明亮起来。
海瑞便是其中一例。
对于海瑞,我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追寻他的足迹的。对于人到中年仍是藉藉无名的普通举人来说,能在短短的十数年间成长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直到今天,“海青天”的故事仍在世间传诵,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绝对能称作一个传奇。
千古奇人横空出世
这一切都应该从那篇千古檄文说起。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也有说是1555年十一月),嘉靖皇帝收到了一份史无前例的奏疏。
奏疏不同于以往朝内官员奏章里的颂圣和一般性公文,它的内容只有一个——公开指责嘉靖皇帝。海瑞在上疏中指出,嘉靖是一个自私、虚荣、残忍和多疑的皇帝。为了自己长生不老,天天和方士们混在一起,炼丹修醮,置泱泱百姓于不顾,几十年不上朝,以致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腐败丛生,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奏疏翻译后的白话文我曾看过。林林总总,指出了嘉靖皇帝应该为国家目前的现状负责。其中“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盖天下之人不陛下久矣”这两句最为劲爆和广为流传。意思大致是我们的国家和百姓都因为你的不作为弄得穷困潦倒,普天下的子民早就认为你这个皇帝不靠谱了。
嘉靖皇帝雷霆震怒、满朝轰动。
海瑞先生也因此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要知道海瑞此时只是一个户部的六品主事,在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像他这一层级的官员,用多如牛毛来形容绝对不过分。身陷在阿谀谄媚中的嘉靖,读到这封骂书说不震怒那绝对是胡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奏疏扔在地上,哆嗦着咆哮道:“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人跑了!”
也难怪嘉靖会如此愤怒。别说是他了,就是我等小民,好端端地被人骂成这样,不生气发怒那才怪。脾气不好的,估计早就撸起袖子挥起老拳了。海瑞先生于是成功入狱。是年,海瑞52岁。
对于坐牢,海瑞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向朝堂呈交奏疏的那一刻起,海瑞就已经疏散了家人,准备好了棺材,梳洗干净,坐在家里静静地等待着朝廷官差的到来。
每当我读到这段桥段,总不由得肃然起敬。用死谏的方式发出自己最强劲的呐喊,明知道这样做会送了性命,但为了崇高的目标,但仍义无反顾地前行。这该要付出多大的勇气。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但凭这一点,海瑞就应该被万人景仰、青史留芳。
虽然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但从1566年二月入狱至1566年底嘉靖驾崩,在狱中的十个月,海瑞始终没有等到那一刀的到来。
关于这段历史,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流传最多的就是,当时的首辅徐阶成功地化解了嘉靖的杀心。指出嘉靖如果杀了海瑞,就遂了海瑞的“歹毒”用心:后代史书也都会把海瑞说成是忠臣比干,而嘉靖责无旁贷就成了恶主纣王,自视明主的嘉靖当然不会“上当”。于是,震怒归震怒,但海瑞的性命却因此保全了下来。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无从佐证,虽然还有说法指出嘉靖当时身体已经非常不好,无暇再去理会海瑞。对于这种说法,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奏疏在当时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件,嘉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把这事置之不理。就是身体再不好,皇帝想诛杀海瑞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这样想来,徐阶劝谏的说法还是比较能靠得住的。
1566年岁末的一天,狱中忽然设丰盛酒宴相待。按照常例,海瑞以为这是临死前的最后一餐。他未动声色,神态自如地进食。当牢头告诉海瑞因为皇帝已经驾崩,新君即将继位。因你是大明忠臣,肯定会得到新君的重用。海瑞得知这一消息后,嚎啕恸哭,将吃下的饭菜连同黄疸水都吐出来了。
这幕场景,很多史书都有记载。能为嘉靖哭到撕心裂肺,不是皇帝手下那些尸位素餐的朝廷重臣,也不是嘉靖身边的皇亲国戚,而是一个痛骂过他又差点被他处死的海瑞,不知道嘉靖地下有知,又会有何感想。
1567年元月,海瑞在经过十个月的牢狱生活后,被赦出狱。
崎岖坎坷的为官之路
不出所料,出狱后的海瑞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由上疏前的户部六品主事,历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大理寺左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等职务,官职也很快升为正四品。
虽然这些官职名称看起来很是高大上,职级也相当高。但这些官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闲官,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虚职。主要的工作也就类似于文件的上传下达和审查管理各类呈奏给皇帝的文书。
怀揣着满腹报国心愿的海瑞当然不甘于目前的工作。他向朝廷上书说,陛下既然赦免了我的罪,又对我破格提拔。可目前的工作不足以报答皇帝对我恩典,继续干下去有负圣恩,希望朝廷能把我罢免。其实这是海瑞间接地在向朝廷和吏部转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如果你们真的罢免我,那势必会引起朝野上下的震动。因为在朝堂,海瑞是很多文官清流的楷模;在民间,海瑞的声望更是非同凡响。当然,你们要是不罢免我,那便要给我一个实实在在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工作岗位。
对于这么一个嚼不透又咬不烂的官场奇人,文渊阁和吏部的官员们非常头痛,但又无可奈何。思前虑后,在不得已之下,1569年夏天,任命海瑞去南直隶担任应天巡抚。
消息传出,南直隶一时间举座哗然。此前,海瑞的光辉事迹早就在朝野上下广为流传:从最早在任南平教谕时不肯向上级下跪的“海笔架”,到嘉靖执政时期严嵩爪牙鄢茂卿南巡搜刮遭到海瑞抵制,再到胡宗宪儿子狐假虎威被海瑞训斥……种种特立独行的为官方式早就让海瑞成为怪僻的代名词,很多官员不愿也不想和海瑞一起共事。于是,官员中自动离职、请求调任和上书抨击成了南直隶当时的一种现象。
果不其然,上任伊始的海瑞,就大张旗鼓地实施了他不同于常人的治理手段。有着三十六款“督抚条约”的颁布实施,涵盖了几乎有关当时一切民生的实际问题。当然,这些条例中由于时间仓促和海瑞个人的主观愿望,制定的时候也难免有些偏颇,这其中就包括了让他在几个月后垮台的农田所有权治理的规定。
在当时的南直隶,土地农田因为借贷纠纷而将土地所有权变更给借贷者是一种常有的现象,海瑞下决心要将一些不正常的借贷造成的失地归还给农田的原主。限制富户过多地占有土地、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以保持法律的尊严。带着这种真切的愿望,海瑞在南直隶巡抚任内一往直前,毫不退缩。哪怕就是面对曾经的首辅徐阶,他也丝毫不顾情面。徐阶家族当时是江南一带最大的豪绅富户之一,所占的土地据传有几十万亩。海瑞并没有因为徐阶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而网开一面。相反,他却强迫徐阶家族退还多余的田地,甚至还把徐阶的弟弟徐陟逮捕法办,徐阶的两个儿子也相应地得到了处理。
这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很快就引起了南直隶官员的反对和攻击。孤军奋战,以个人的力量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再加上所颁布的一些规定因为匆忙有着各种不足和漏洞。于是,各种纠纷和难题纷至沓来,海瑞很快就陷于不能自拔的困境。面对雪片般要求罢免海瑞的奏疏,朝廷很快就传出旨意,认为海瑞的工作华而不实,应该转任闲职。得不到理解的海瑞被迫提出辞职,得到朝廷的同意批复后,忿忿不平的海瑞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这一概而论的辱骂,也把满朝的官员得罪了遍。虽然两年后万历登基,张居正执政文渊阁,按说张居正和海瑞之间的政见和想法一致,都是实干家,也都想报效国家。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张居正对海瑞并不感冒,在海瑞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没有驰以援手,致使海瑞赋闲在家达十五年之久。
这一局面一直到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海瑞才重新得以出山。1586年,七十二岁的海瑞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也达到了海瑞一生中官职的最高峰,正二品。虽然被迫退休了十五年,可海瑞的锐气并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让他言辞和举动更加犀利。他甫一上任,便上疏朝廷,要对贪污腐败采用重刑,建议恢复开国太祖朱元璋对于贪污八十贯都要处以剥皮萱草的极刑。当然,除了再一次引起朝野的震动,海瑞的这一条陈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
纵观海瑞一生的为官之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几番起复,都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报效国家的愿望没有丝毫联系:严嵩倒台,因为与严党成员胡宗宪、鄢茂卿斗争过,所以得以户部任主事;上疏嘉靖,更让他声名远播、连升数级;最后一任,也是因为张居正被清算,因为曾被张居正排斥,才得以被委以重任。
就像一株不知名的野草,遭遇种种坎坷和曲折没有退缩,却越挫越勇,孤独而坚强的长成了参天大树。
孤独的海瑞
“海瑞屡经举荐,故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迂憨,朕已优容”“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这两段出自《神宗实录》中万历皇帝的两段文件批复,将万历十四年间(1586年)由海瑞严厉治理贪污腐败的条陈所引起的朝堂纷争做了一个终结性的定论。虽然未被革去职务,但被皇帝当面评价为“迂憨”,海瑞颜面尽失。联想到1585年时任文渊阁大学士申行时举荐海瑞起复时所说的“维公祖久居山林,于圣朝为阙典。”至此,朝廷任用海瑞的真正用意便一览无余:重用你海瑞,就是利用你正直清廉的形象来掩盖朝廷腐败的境况,从来也没有把你当回事。作为一件利用工具,海瑞你只需做好榜样的作用就行了,不必太过于认真。只不过,申行时说的比较委婉,可是到了万历皇帝那里,索性把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扯去了。想必是皇帝大人此时已对海瑞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不胜其烦之下,也将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公之于众了。
没人能体会到海瑞此刻的心路历程。冷嘲热讽不怕,身陷囹圄也不怕,牺牲性命更无惧,只要能实现我心中的报国志向就行。可当这条路也被堵死无路可走时,满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哀莫大于心死。从满怀期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此刻的海瑞无疑是孤独和无助的。海瑞认为只有自己看到了这个污浊、黑暗的世界,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绝望中的海瑞于是数次向皇帝上书请求退休,可都被朝廷回绝。
其实徐阶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像海瑞这种只靠痛骂和行事操切,却不懂得变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没有很多的爱,有很多的钱也是好的啊。”亦舒小说里主人公喜宝这样说过。是啊,虽然海瑞事业上遇到了种种不顺和打击,但如果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是很好的啊。可生活中的海瑞更是曲折不顺,其中家庭悲剧也让世人所垢病。
史载,海瑞四岁丧父,孀居的母亲忍受了极大的困难把海瑞抚养成人,海瑞刚毅正直的性格正是来源于母亲言传身教的教育。可正是由于母亲的性格太过刚强,秉承着忠孝都要双全的海瑞自然是纲常伦理的拥趸者,从而也导致了家庭内部的不睦和悲剧的发生。史载,海瑞一生之中一共娶妻妾五人,所生子女均夭折,更有两位夫人和一个女儿死的不明不白,也为攻讦海瑞的很多反对者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虽然有着瑕疵和遗憾,但并不妨碍海瑞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不畏权贵、刚正清廉的品格必定会照耀千秋万代。“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和陆游一样,带着未完成的心愿,万历十五年岁末(1587年),孑然一身的海瑞在任上孤独逝去,时年七十三岁。去世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任何至亲,只有好友王用汲主持海瑞的丧事。当看到一贫如洗的海瑞家中只用着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甚至连办理丧事的钱都没有时,他止不住地悲泣。当海瑞的棺椁用船运回家乡时,南京的百姓罢工罢市,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百姓们站满了长江两岸,祭奠哭拜长达百里,哭声震天,连绵不绝……
新闻推荐
本次采访的四位老师都来自二实小,分别是:蚌埠市优秀班主任朱红玲,蚌埠市教坛新星常永红,教导处主任杨祖志和五年级班主任牵头...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