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艺》开启我的梦 □常 敏

淮河晨刊 2018-09-27 14:53 大字

这是什么书?与学校发的枯燥难懂的课本截然不同,精美的封面和插图,而且整本书的故事内容瞬间攫取了我的心,使我对它一见如故。我按捺不住自己急切的心情,等文玉看完合上书页的同时,我提出要看。“这是借同学的书,人家说了千万不能把书搓皱了。”看着文玉特在意的样子,我连忙表示看完保证毫发无损地还给他。当晚,我安静地坐在灯下,翻开仍然带着淡淡墨香的书一页一页仔细地阅读,尽管其中还有一部分字不认识,但大体故事情节却能够看懂。我平生第一次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晨起床后,我又情不自禁地把书拿到手里,仔细地看着封面,摸摸封底,知道这本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月刊,一月一本,价格是六角四分。我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节省零花钱!“好看不?”文玉接过书,得意地问我,看着我满头雾水的样子接着说,“新华书店里有卖的!”那一刻,“新华书店”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在脑海中不停地产生无限遐想。

星期天上午,我独自一人步行去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离家大约30分钟路程。带着疑问的我迈进了书店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带拐角镶着玻璃的木橱柜,柜台分上下两层,底板倾斜着分别摆放着三排书,我把双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弯下身来慢慢地挪动脚步,眼光逐一掠过那些书籍,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杂志中间,最后我的目光锁定在《少年文艺》上。我从口袋里掏出节省下来的早饭钱,买了一本《少年文艺》。

回家的路上,感觉脚步就像踏在云层上一样越来越轻松,拥有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本课外书,心情既激动又兴奋。我时不时地按一下书包,感觉着书的真实存在,快走到巷子口了,我像着魔一般被它深深地吸引,再也抑制不住对新书的渴望,坐在马路牙上,从书包里拿出书小心地打开,生怕会让书页折上痕迹。一阵淡淡的墨香随着清爽的风扑面而来,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四周静悄悄的,偶尔会听到小鸟的清脆鸣叫,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读了一篇小文章,合上书小心装好后继续往家走,脑海中还不时地回想着书中的故事情节。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散文风铃”和“米色诗笺”栏目。“散文风铃”栏目让我见识到了同龄人的喜怒哀乐,“米色诗笺”栏目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歌的窗口。《少年文艺》让幼小的我开拓了眼界并了解社会,更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它有一种文学的力量,与生命中涌动的情感血脉相通。

从此,我便很细心地积攒父母给我的每一分零花钱,而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全部变成了一本本《少年文艺》。记不清多少个宁静的夜晚,书中感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文字就像一条清澈的山间清泉,无声地滋润着我年少的心田,陪我入眠伴我成长。

在对《少年文艺》痴迷的热爱之中,我开始试着写一些随笔向杂志投稿。当我的第一篇小诗《白色的山茶花》在《蚌埠青年》杂志上发表后,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极大地鼓励了我,我更有了写作的动力。当一篇篇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同时,我的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经常受到单位同事的夸奖。我也有幸结识很多有才华的作者,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流、学习。

此刻,我从书橱里拿出一本当年的《少年文艺》翻阅着,虽然封面早已磨损、书页早已变黄,但那封面的版式、内页的风格、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忘怀的风韵,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新闻推荐

2018泰州“报业+”融合转型高峰论坛举行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 蚌埠日报社等40多家媒体应邀参加

本报讯(记者汤玲)近日,2018泰州“报业+”融合转型高峰论坛在泰州举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40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