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颈托、备着速效救心丸为学生上课 “80后”教师不畏病痛坚守三尺讲台 本报记者 陈昂 文/图

淮河晨刊 2018-09-11 12:05 大字

朝阳路第三小学有这样一名老师,长期戴着颈托、备着速效救心丸坚持上课,虽然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颈椎病、听力受损等疾病,但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历经磨难不离三尺讲台,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未停下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脚步,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培育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并获得蚌埠好人的荣誉称号。她就是80后教师马燕。

19岁执教 坚守教育第一线

今年37岁的马燕,19岁参加工作。作为朝阳三小一名普通教师,她用自己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赢得了身边人的肯定,她曾获得禹会区“教学能手”、禹会区第三届“教坛新星”一等奖及“优秀教研组组长”等荣誉,她执教的许多课程还曾多次获得省级及市级的各种奖项。

马燕说,刚工作时怀着一腔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在课堂上,耐心地传授学生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竭尽所能地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凭借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她很快成为班主任,于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马燕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总是用微笑迎接身边的人,同事们亲昵地称呼她“马小妹”。身边的人遇到困难,她会立刻伸出援手,办公室年龄大的老师不会用电脑,她不厌其烦地帮助指导,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不懂的地方,只要是她能够做到都会全力相助。

腰椎间盘突出 拄拐来上课

多年来,马燕兢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挥洒汗水,她热爱生活,总是用满满的爱意对待身边的人,但命运的变化总是阴晴不定,无法预测。

2013年,由于长期辛苦的工作,马燕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腰疼得直不起来,可她还是硬撑着,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是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生理曲线都过直,压迫神经,导致走路一瘸一拐。医生说幸好她个子高、骨架大,椎管比较宽,不然就得瘫在床上不能动了。以后她既不能长时间站立,也不能长时间坐着,只能通过牵引来治疗。

马燕介绍,那时候孩子才两岁多,一方面得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得管理班级事务,真的是异常艰难,但是她始终不肯放弃工作,不肯向命运屈服,她的家人也是无条件地支持她。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更加积极地面对一切,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前行。在后来将近六年的时间里,她每次犯病都要在腰上绑上钢板来支撑身体,拄着拐杖来上课,为了不耽误课程她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来进行牵引治疗,稍微感觉身体好点了,又开始风风火火地工作,工作时间太长病情又会恶化,但是马燕没有放弃,一声不吭地继续工作。

听力受损 坚持教学每一堂课

2014年2月,马燕在上课时突然头晕,感觉耳朵听不清楚,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是迷走神经刺激双耳,耳膜严重内陷,导致听力受损,走路也不能保持平衡。这对于马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就虚弱的身体又要承受更多病痛,可她还是不放弃,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医院做理疗,每天在家人的护送下去学校,即使走路都得扶着墙,仍坚持着教学,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那段时间,她调侃自己的耳朵“迷路了”!

2015年3月,马燕的耳朵再次“迷路”,学生们能听懂她说的是什么,可是她自己却听不清。医生告诉她,这样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重,最后可能会导致再也听不见了。面对这样的困境,马燕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她的耳朵“迷路”了,但是她的心却从未迷失!

备着速效救心丸带完毕业班

2016年,马燕正带着毕业班,一天上课,她突然胸口疼痛,喘不上气,同事赶紧打120将她送去医院,经检查她的心脏有问题,医生嘱咐她不能劳累、不要操心,要多休息,但她一想到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就无法放下心来,所以就吃着药、备着速效救心丸坚持上课。

朝阳三小校长冯秀芳介绍,毕业班的课程本就繁多,但马老师一刻也不敢懈怠,拖着伤病重重的身体坚持在教学一线。繁重的工作让她病情恶化,尤其在下半学期,几次晕倒在教室和办公室里,就这样也没有因病去请假。同时她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也不容乐观,虽然坚持着牵引治疗,但是病情依然反反复复,折磨得她十分痛苦,同事们、家长们、孩子们看到她这样,都很心疼,纷纷劝她住院治疗,可是这个病治疗起来疗程很长,她放不下她的孩子们,害怕耽误他们的课程,尤其是孩子们快毕业了,她更不愿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于是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终于把孩子们顺利带到毕业。

冯秀芳介绍,马燕老师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毕业考试年级前五名都在她的班,在开毕业班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看到她拄着拐杖来到班里,都感动得落泪,孩子们在作文里写到马老师,也都是满满的关心与爱。

如今,马燕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默默耕耘在教育前沿,如同一个无所畏惧的战士。她在面对接二连三的噩运时没有屈服,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努力前行,18年来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磨砺心志,不忘初心,用这份始终不渝的精神,坚守在教育岗位上。

新闻推荐

我和蚌埠日报 □张 枫

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如果你想熟知一个城市,多读读当地的报纸可能是最有效便捷的方式了,报纸可以说是当地文化的一张名片。...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