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老漂族” □梁 正

淮河晨刊 2018-08-29 18:01 大字

随着蚌埠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批外地人来蚌埠工作、结婚生子,三县的年轻人也选择在城市就业生活,为了照顾儿女、为了帮子女带孩子,他们的父母选择“漂”在了这座城市,这群人也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群体。(8月16日《淮河晨刊》3版)

“老漂族”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进入城市,不全是为了照顾孙辈,但照顾孙辈的比例远超其他目的。在脱离了原有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后,老人们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上面临着一些不便,但更普遍也是更隐性的问题却集中体现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精神孤独”就是这一特殊人群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随着二孩政策调整、人口进一步趋于老龄化,这样的现状还将持续并可能加剧。

关爱“老漂族”,政府、社会当然要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诸如政府全面实行医保联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制度层面的完善,以及发挥社区和志愿者队伍扶老助老作用等,都需要尽快纳入日程、及早开展行动。但在家庭这一端,子女的责任也应充分重视起来。关爱老人,子女不仅不能缺席,而且要率先行动。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些子女忽略了老人进城后的种种不适,才使得老人们产生了“漂”在城市的无依和孤独。因此,当子女的要积极做好“导航员”,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在这方面,子女的作用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首先,要做好生活方面的“导航员”。生活和心理的双重不习惯让许多“老漂族”感到失去自由,他们不得不像婴儿学步一般,学习适应这个新环境的衣食住行,难免遇到许多困惑和尴尬。因此,子女对老人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导航”至关重要。比如如何乘坐地铁,如何进出超市,如何乘电梯,如何使用手机......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有可能让老人们屡屡“犯晕”。这个时候,子女的耐心,就显得很重要。

其次,要做好人际交流、社区交往的“导航员”。在娄城,许多社区大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有弈棋、打牌、跳舞、健身等生活交流平台。做子女的,应该积极动员老人培养兴趣,主动参与,把“宅”在家里的“老漂族”请进社区,让他们从慢慢听懂方言开始,获得归属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老人订报或者读报,多看看当地的城市新闻,让他们拉近自己与城市的距离。

当然,“老漂族”自己也要有意识地通过兴趣培养或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晚年。像种花、打牌、下棋等社区兴趣组织,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几样来玩一玩,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还能找到投缘的新朋友。而不是“宅”在家里,把自己封闭在“没有朋友、想家、孤独”的怪圈之中。

新闻推荐

近千值守人员上街倡导文明祭祀 个别不文明祭祀行为仍然存在

本报讯(记者张婷婷)8月25日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中元节。当晚,市集中整治不文明祭祀行为督查组对全市六区进行流动巡查,对...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