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脏乱差,老小区有了高颜值 亮点频现,但也存在物业费收缴难等问题

淮河晨刊 2018-08-03 15:51 大字

床单、拖把在公共通道上晾晒。

本报记者 陈春怡 文/图

存在多年的违建拆除了,破损坑洼的道路平整了,“边角料”成了公共绿地,楼下有了崭新的健身器材……近年来,南山社区老市委大院在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行动中,彻底摆脱了以往“脏乱差”的环境形象,向着时尚幽雅的现代化小区一步步靠近。

回家百米路 环境大变样

在老市委大院,居民们深切感受到小区颜值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从小区西门到中荣街139号2栋,有100多米的距离,这是居民梁翠萍走了10年的回家路。在她看来,这100多米正在发生10年来最大的变化:一进小区西门,从前坑洼破损的水泥路经过整修,变得平坦宽敞;道路两旁的枯枝野草已被移走,小花坛里的绿植长势喜人;院内原本低矮的违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铺着防晒迷彩布的停车棚……

让梁翠萍感触最深的正是这个停车棚。她说:“原来这一片都是居民自己盖的小平房,中间只剩巴掌大的一块空地作为车棚,每个月还要收我17块钱停车费。现在平房拆了,建成了大车棚,不但敞亮,解决了没地方停车的大问题,而且还是免费的。”

梁翠萍所说的“车”是一架支在人力三轮车上的油饼摊。每天早晨,她要推着车走到西门,中途有个约20度的斜坡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她告诉记者:“过去坡上都是碎石子,轮子陷在里面,特别难推。现在这个坡用水泥糊地非常平整,使把劲就上去了。”

事实上,小区改造之初,梁翠萍家也被列为改造对象,朝南的两间自建房属于违章搭建。梁翠萍二话不说,支持社区工作。“整个小区都大变样,不能因为一家一户拖了后腿。再说了,小区环境好了,受益人不还是我们自己?”说着,梁翠萍用脚尖点了下地上的彩砖向记者示意:“就在这个地方,原来是我们自己搭的房。房子虽然拆了,但社区帮我们把地面重新平整,还铺上了地砖,一点不用我们操心。”

环境整治提升小区气质

走进老市委大院,映入眼帘的“家和”文化长廊让整个大院顿时有了文化气质。放眼望去,无论是小区外墙和楼梯间,一律粉刷雪白,楼道口设置了宣传栏,所有告示和小广告统一贴在这里,保证了墙面整洁。各个单元都安装有电子门禁,公共区域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为安保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视线下移,绝大部分车主能够自觉按照划线区域停放电瓶车、私家车,井然的秩序从视觉上扩大了空间感。

“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就说这个垃圾桶吧,一到夏天苍蝇嗡嗡叫,我们倒垃圾时都要避着点。”7月31日下午,34摄氏度的高温下,仁和物业工作人员芦延娥正在小区里做着保洁,她拎着装满的簸箕走向不远处的垃圾集中房。装饰成绿房子形状的新型垃圾房配有活动窗,垃圾倾倒后自动向下关闭,有效避免了臭味的扩散和蚊蝇滋生。

老市委大院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20栋楼43个单元,住户538户。近年来,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小区的问题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老化,维修基金不足,外加缺乏物业管理,导致小区居住环境恶化,外来车辆自由进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小区里杂草丛生,道路坑坑洼洼,卫生死角多,楼道里一不注意就被贴上小广告。” 芦延娥直言,小区以前的状况“怪糟糕的”。

近年来,蚌埠市逐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包括绿化整治改造、环卫整治改造、道路照明整治改造、停车位整治改造、文明创建整治等10个方面。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显然,老市委大院是整治改造的受益者。

物业费收缴难 权利义务不对等

业主,作为小区主人,既是物业管理的受益人,更应该是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8月1日一大早,记者再次来到老市委大院,仔细转了一圈,却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西门出口处,私家车未在线内停放;小区西北角,两床被单大咧咧地晾晒在公共通道上;旁边的墙面上,两把拖把撑着晾晒;随处可见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互占停车位……

“保洁员不仅要做好环境卫生,有时还要充当劝导员角色。这个小区有很多几十年的老住户,突然对他们进行管理,住户不习惯。”仁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吴爱玲告诉记者,除了部分居民思想观念转变慢,物业费收缴也是个难题。尽管执行的是最低标准每平方米0.3元,物业费收缴率仅为20%-25%。

居民不缴物业费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房屋老旧渗水、幼儿园孩子吵闹、小区周边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等等,甚至还有人以小区没有公共食堂为由拒缴物业费,但这都不是物业公司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没有物业费支撑,物业公司的工作更难以开展。

采访中,吴爱玲告诉记者,前不久,一居民家里水龙头老化漏水,物业及时上门维修,并且只收取了10元材料费。该居民虽然对物业服务表示满意,却在缴纳物业费时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拒绝,原因是“从来没有缴过物业费”。

“物业只能做物业有能力做的事,出了问题都找物业,有时候我们也是有心无力。”吴爱玲说:“我们在能力范围内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以高标准来提供服务,也希望大家支持我们的工作,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新闻推荐

运送砂石船只增多 上游水位较低 蚌埠闸上下游滞留近千船只 蚌埠市海事部门多措并举缓解通航压力

解放路淮河公路桥下游滞留的船只。本报记者陈昂通讯员李珍文/图这几天,不少市民从市区几座淮河大桥上经过时发现,淮河上滞...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