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外培训”系列报道之七 学校减负与家长增负的悖论 □本报记者 李茂峰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目的是给校外培训热降温。在家长正在考虑是否配合学校为孩子减负的时候,一种不和谐的声音疯传家长朋友圈。《教育减负:一场寒门的灾难》、《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文章以家长的口吻公然与国家减负的规定唱“对台戏”。专家直言,这些文章多为校外培训机构所炮制,目的是拉住家长,守住自己火热的市场。正是在教育培训机构的诱导暗示之下,“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成为一道极为烧脑的“奥数题”。
学校减负煞费苦心
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的陈可宇是一个“幸运儿”,自上小学以来,每天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比其他学校的孩子少,每天下午放学后,花20分钟左右时间做完家庭作业后,就可以在小区的广场上尽情地玩耍。
“我们没有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完成学校的作业后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陈可宇的爸爸陈大宽是一位开明的家长,他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多彩的童年”。他认为,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他这个年龄段,许多知识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得来的,如果这样小的孩子就整天埋头做作业,一定会限制孩子的想像力,更可怕的是这可能会让孩子过早地对学习产生厌倦。
在空气中都弥漫着教育焦虑的当下,陈大宽的做法无疑是一股“清流”,而这股清流也正是教育部门推进和倡导的目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门话题,更是主管部门努力的方向。市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减负”的规范性文件多达十余个,一份份文件均透露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爱护学生的良苦用心。
早在1955年,国家层面就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文件要求中小学校掌握教材分量和授课进度,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减少课外作业,改善考试,改进课外活动。1964年,又出台了《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禁止以升学率为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工作好坏的标准。1988年,教育部门再次出台《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里对小学生课外作业作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控制各种竞赛次数”。
接下来1994年、2000年、2013年、2017年国家教育部门又分别就“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专门出台文件,加上今年初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几十年间,国家专门为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先后出台十余个文件,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当然也反映出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难以治疗的顽疾。”现已退休的原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黄旭彬坦言,为学生减负确实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只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有约束力,而对家长来说则如一纸空文,如果仅学校“减负”,而家长没有减,甚至还要将学校“减”的变本加厉地“补”回来,则减负就成一句空话。
事实上,蚌埠市中小学校对学生减负的禁令一直贯彻得较为认真,一些学校仅布置了很少量的家庭作业,很多学校开办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当然在对待减负问题上,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均衡的状态。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大家眼里的一些重点学校,也是执行国家减负政令最坚决的学校,与其他学校更强调“分数”相比,这些学校更为关注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这种不唯分数的教育培养模式,也收获了更丰硕的成果,蚌埠二中高三年级班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相对于通过题海战术“硬拼”出来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更有后劲,更有创造力,我相信这些孩子一定能走得更远。”
家长增负痴心不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职责所系、责无旁贷,而每一个家庭更是将孩子的教育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按理说,既然家长和学校目标一致,高度吻合,那么在减负的问题上,家长只须配合学校完成既定的“减负”目标,既是支持学校的工作,也可以将孩子培训得更为优秀。可实际的情形与此恰恰相反。记者采访中发现,在为孩子减负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学校与家长做法背道而驰的“奇观”:学校布置的作业量越减越少,而家长给孩子增加的作业量越来越大。
张笑然是市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自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只是与学校减负做法不同的是,家长就是彻头彻尾的“包工头”和“督战队”。每天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是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完成家庭作业后,为了孩子的教育辞职在家的妈妈还要进行“派活”:在弹一个半小时的钢琴后,必须再写一张语文试卷、一张数学试卷,还要再写一张英语试卷,在完成家长这些“规定动作”后,每天孩子都要在晚上11点钟睡觉。经过如此“不懈努力”,孩子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而付出的代价则也“惨重”,妈妈刚刚四十岁已经是头发花白、心力憔悴。而孩子除了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外,脸上已经没有了那份天真和阳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张笑然妈妈这样的“虎妈”并不在少数,而这些虎妈虎爸又常常不约而同地在各校外培训机构的大门外聚集。因为送孩子在校外培训班补习正是他们增负的重要一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提分”,参加校外培训的每一门功课都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学校放学后要去上课,一次课至少一个半小时,上完课再回家做作业,这样以来孩子必然很晚才能上床睡觉”。虽然也很心痛孩子,但看到这么多家长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同样是家长的李子谊颇为无奈。
李子谊告诉记者,现在参加校外补习已经是一种“常态”,如果有哪个孩子一个培训班都不参加倒是一个新闻。孩子下课后直接到校外培训班再上课,有时在校外上课的时间甚至比在校内上课的时间还要长。小小的年纪校内校外连堂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回家还要做作业,“这样想来,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同时也是最不幸的一代”。
也不知道现在的家长都怎么啦?除了学习之外,对孩子都是宠和爱,而一旦切换到学习上,马上都变得“凶神恶煞”,好像孩子都不是自己亲生的,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记者在采访中就亲眼看到因为孩子考试不理想被家长暴打的情形。在经开区一学校门外,孩子刚走出校门不久,原先一脸慈祥的妈妈在得知孩子在小测试中没有考好后,立即“河东狮吼”,对孩子拳打脚踢,把孩子打得哇哇大哭。在学校对面开文具店的张老板坦言,这样的情景他已见怪不怪,每一次只要看到有家长打孩子,一定是因为考试失利,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测验,家长们也不能容忍孩子出现过失。
家长不容忍孩子考试失误的背后,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孩子付出过多少努力。“没有付出就没有期待,没有深爱就没有伤害,暴打孩子的背后,是对付出却没相应回报的愤怒。”一位妈妈坦言,每次斥责或打过孩子后,都特别心痛和后悔。
机构设法创造需求
“孩子的成功是从汗水和泪水中走出来的,别人羡慕我的孩子每年都拿奖,而我的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这是最近在家长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的鸡汤文章,这篇网络文章表达的观点,直接与国家四部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唱“对台戏”。这篇网络文章的标题观点鲜明还十分“雷人”:《教育减负:一场寒门的灾难》。文章引经据典,从苏秦刺股、身配六国相印,成一代纵横大家;匡衡凿壁借光,官至宰相;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成就一代名臣……直指应试是“穷人”最大福利,减负只能是利于富裕家庭,间接地剥夺寒门孩子的希望。
“这样的文章以家长的角度进行分析,颇能赢得家长的共鸣,看似分析深刻很有道理,揭开其伪装的外衣,不过是教育培训机构杜撰的广告而已。”在市政协常委、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徐豪看来,国家四部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举措,显然是动了培训机构的“奶酪”,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便撰写类似的文章进一步坚定家长“增负”的信念,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只要家长增负之心不减,他们就可以在市场上大快朵颐、吃肉喝汤。由于多次联名提案呼吁家校配合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徐豪还收集了许多篇类似鸡汤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标题各异,说辞和文风基本一致,显然是一写手所为,而这些文章原始来源和积极的传播者无不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
在徐豪的手机里,记者看到,除了上述文章外,还有《你搞你的素质教育吧,反正我要上清华》《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这些文章经过教育培训机构传播后,又迅速地在家长朋友圈中火爆转发。《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中感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学校减负增加的是家庭和企业的负担。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
“教育培训机构误导舆论的做法其实相当地卑劣,在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的同时,其主观目的是生怕校外培训生源断炊。因为他们明白,只要与家长保持统一战线,校外培训便有市场。”徐豪愤怒地指出,这样的反宣传既害了孩子又害了家长。对于孩子而言,每个人都要到校外培训班设定的跑道上赛跑,而孩子培训赛跑的同时,家长则成为陪跑者和烧钱培训的大后方。“大家都上补习班,其结果与大家都不上补习班效果一个样,但问题是没有人愿意提前离场”。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下,许多家长走进了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思维轨道:人家补,你不补,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你补我也补,你补一门我补两门,你补两门,我补全科,你上大课,我一对一VIP……等到所有的家长都将校外补习当成救命稻草时,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也就顺理成章。
“教育的本职是培训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而题海战术和疯狂补习已经驱使教育走上了邪道。”行知实验学校校长欧振宝接受采访时向家长呼吁: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唯有保持一颗旺盛的求知欲,才能渐行渐远。如果一味增负,虽然短时间内对提分有一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抹杀。因此对待孩子的教育,家长应遵循教育规律,不要一味跟风,否则必然会受到惩罚。
新闻推荐
蚌埠市首届“徽商杯”港口吊机安全操作技能竞赛即将开始 比武大赛,选手“磨拳霍霍”向擂场
本报讯(记者曹梦晴)由市港航管理局主办,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安徽省徽商五源国际物流港务有限公司承办,蚌埠市首届“徽商杯”...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