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凰滤清器股份有限公司: 瞄准国内国际两个“靶心” “贴牌”工厂转战自主品牌市场
“每台车至少有三个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说起滤清器,安徽凤凰滤清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登宇如数家珍。这位在滤清器行业沉浮了29年的“老行家”,从蚌埠滤清器厂的技术工人干起,坚持在变化的时代内调整变化,带领凤凰滤清器由年销售不足4000万元的小企业,成长壮大成为国内知名的“新三板”滤清器高新技术企业。
在寸土寸金的东莞,创立于2006年的凤凰滤清器因产能不足,扩大企业规模一度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掣肘。“那时各个厂区分散,到各个车间看生产都要开车,走上半天。”2008年,经济第一大省吹响“腾笼换鸟”和“双转移”的号角,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厂成为首先要“换”的对象,也让陈登宇敏锐的意识到,离开已然是恰如其时。
“离开东莞,开始蚌埠并不是首选。”和外向型经济相对成熟的广东相比,招商环境、搬迁成本、用地等因素也让陈登宇顾虑,蚌埠适不适合发展外向型企业?多年的努力会不会因为这个决定而白费?
几乎在广东实施产业转移同时,蚌埠市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小分队积极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寻找新一轮的合作机会。“和高新区招商团队接触下来,很快我们就签订了协议。这个时候,无论是感情上还是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看,蚌埠就是我们的首选。”陈登宇表示,几千里之外的蚌埠在滤清器行业有基础,政府在促成合作上,诚意满满。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2009年,陈登宇带领全新的凤凰滤清器落户家乡——蚌埠高新区,将东莞的滤清器制造基地全部搬到了蚌埠。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生产各类滤清器近8000余种,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500万只,产品百分之百出口,陈登宇也完成了从彷徨担忧到“二次创业”的升级过程。
然而,对于变化的国际市场来说,代工企业从来不是话语权上的决定者。2012年,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下,滤清器出口订单锐减。作为一家纯外向型企业,陈登宇和众多伙伴一起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代工业长期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品牌及技术开发能力,注定路途坎坷。”陈登宇痛下决心,凤凰要有自己的研发平台和销售体系,转型势在必行。2013年9月,第一批贴上“凤凰”品牌标签的滤清器下线,凤凰滤清器开始瞄准国内庞大的售后市场。
目前,凤凰滤清器已在百余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销售额位居国内自主品牌前三位;主机配套已与丰田、日产、三一、依维柯、汉腾、猎豹等多家主机厂建立了合作,业务覆盖出口、国内售后、主机配套三大市场,年出口创汇超2500万美元。“凤凰”品牌、产品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十佳滤清器知名品牌”,成为省民营企业百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知识产权百强企业,省进出口先进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在新兴产业面前,挑战和压力形影不离。“车用滤清器行业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但挑战也很大。”采访中,陈登宇表示,未来十年,车用滤清器行业面临深度调整,在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快速。这其中,部分技术落后的产品将逐渐淡出市场,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将是大势所趋,因此要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关注新能源汽车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大自立研发,在高端制造市场上分一杯羹。凤凰滤清器将在过滤和环保产业上再次创新,发展不局限于汽车产业的空气净化产业。”目前,年产4500万只高端滤清器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家级滤清器综合实验室项目与国家著名商标申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去年凤凰跟北京永聚河环保科技优先公司的合作也已经敲定,落户蚌埠工业园,未来凤凰滤清器将依托在滤清器行业的优势,进入空气净化等环保产业市场。
新闻推荐
如今,美丽的珠城大街小巷投放了许多共享单车,有了共享单车,人们出行方便了很多。投放最多的共享单车是蓝色的,车的前面有一个小篓子,我发现篓子的边缘有一个小标签,上面写着“篓子载重5公斤以下”。篓...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