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文明有礼蚌埠人这件事上 大人该向娃娃“补什么课” 本报记者 李景
■编者的话
人一辈子要学习的东西是有个总数的,小时候不学,长大了还要学;年轻时候不学,年长了也还是要学。有人要问了,不学不行吗?别说,还真不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进步不停,你不学,就跟不上,你就要为此付出成本和代价,时间一长,你就是开始不想学,被时代推着也得学。
文明,就是必须得学的。小时候如果没学好,文明习惯没养成,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要“补课”的。说白了,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通行证”,在可预见的未来,文明人畅行天下,不文明寸步难行。你说,不补课,行吗?
怎么学?请看记者的建议。
“宝宝,拉着爷爷的手,咱们过马路了。”
“爷爷,前面不是红灯吗?”
“没关系,反正现在也没有车经过。”
“老师说遵守交通规则才是好孩子,爷爷你不乖哦!”
“……”
爷爷听了孙儿的话,一阵沉默后,仍然选择了等红灯。
3月25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在胜利路和中荣街交叉口等待过马路时,听到身边爷孙俩的对话。成人理应是孩子行为的示范者和教育者,用规范的行为以身作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然而事实上,一些市民在日常行为中忽视了“文明”二字。尤其在创城成功以后,不文明行为有所反弹,说小了是给孩子做了错误示范,说大了就是给城市形象抹黑。或许每个人都该想一想,文明礼仪和行为,我们该向娃娃“补课”学什么?
课程一:不乱扔垃圾
地点:张公山公园 时间:3月24日下午3时
春暖花开,正是游玩的好时节。张公山公园内游人如织,不少市民带着家人、孩子踏青游玩。
南门附近的大片草地上,市民坐在上面聊天、晒太阳,一位市民和家人将毯子铺在草地上,一边吃着瓜子,一边欣赏着湖景。忽然,一阵风吹来,将用来装垃圾的塑料袋吹得远远的,起身快跑了几步没追上,这位市民就重新回到毯子上吃东西了,任塑料袋向远处飞去。没了垃圾袋,他便将瓜子壳扔在草坪里,一个个小小瓜子壳迅速隐藏在草丛之中,给清扫带来了难度。
东侧不到10米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坐着休息。娃娃手里是吃剩的香蕉皮,妈妈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桶说:“皮皮,去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听了妈妈的话,娃娃摇摇晃晃地走到垃圾桶前,把香蕉皮扔了进去。“皮皮真棒!”听到妈妈的夸奖,娃娃开心地笑着。
课程二:不乱穿马路
地点:荆山路 时间:3月23日下午4点半
正值新城实验学校放学的高峰时期,门口的荆山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停车线被占得满满的。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赶快上车,就把车随意停在快车道上,后方等待通行的出租车不停地按着喇叭催促。
一位家长接到了孩子,拉着娃娃的手就来到路边,左右瞅了一下,便直接从北向南横穿过了马路。随后,又有六七位家长“效仿”过了马路,看样子非常熟练,应该不是第一次如此横穿马路。
就在他们横穿马路的地方,西侧不到100米处,就有一个斑马线。三个看上去是四五年级的孩子正手拉着手等候红灯,待红灯变绿后顺利地通过了马路。
课程三:不践踏草坪
地点:柏庄春暖花开小区 时间:3月24日上午10时
小区中间的儿童乐园是娃娃们的“天堂”,滑滑梯、跷跷板深得孩子们喜爱。一位居民带着孩子从小区北门进入,兴许是听到了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欢快的打闹声,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就要往儿童乐园奔去。
“宝宝,从这走近。”怕孩子奔跑摔倒,妈妈指着左侧的一片草地,“提醒”孩子可以从这里抄近路。听了妈妈的话,孩子从小区道路上“转战”草地,一路小跑来到了儿童乐园。
草地上,“心急”的居民已经踩出了一条细细的小路,上面的草已经没了,露出光秃秃的黄泥。草地南侧,一个提醒牌插在路边,写着“小草青青,怕您的脚”。
“后喻文化”推动良性循环
不乱穿马路、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这样的基本公共道德行为规范,应当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基本礼仪,不少孩子都能够遵守。可为什么反而是成人打破了这些规矩,让早先学得的知识烟消云散?
向孩子“补课”学习,并不代表成人知识的退化,恰巧相反,这标志着成人自我反省和意识的觉醒,正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这种行为称为“后喻文化”,即老一代人向新一代人学习的文化。
成人具有成熟的价值体系、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但往往由于惰性,打破了日常的行为规则,甚至不遵守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并且慢慢变得麻木,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导致约束感降低。恰恰是处于学习期的孩子可以有效地提醒成人,反衬出成人行为的偏失。
因此,在向孩子“补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成人自身的行为,还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双方构成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文明环境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明”二字要常挂心间
“创城结束后,市民从原先紧绷的状态下释放出来,一些不文明行为有所反弹。”禹会区文明办负责人徐玉柱表示,尤其在一些日常的行为如过马路、排队、扔垃圾等,一不留神就容易产生松懈心理,给创城成果的巩固带来了不利影响。
徐玉柱说,文明出行、友善礼让、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应当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大家时刻绷紧那根“文明弦”,经常审视自己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人翁地位。无论是出门办事,还是日常行为,都时时处处将“文明”二字常挂心间。
“孩子们经常在幼儿园或学校接受文明教育,心思单纯,规则意识比较强,因此对于文明礼仪和相关行为的遵守更加严格。”徐玉柱说,“我们也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用多种形式宣传文明人、文明事和市民公约,引导市民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有礼蚌埠人,从而促进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理念,确保人人参与创建,共享文明成果。”
新闻推荐
日前,微3路1472号驾驶员吕俊如在光彩客运南站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卫生时,在车厢后排座位看到一个黑色皮包,他当即就将皮包交到站务管理员那里,等待失主来认领,随后吕师傅便投入到线路营运中去了。不多会...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