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间看规矩 □谢曜尧
任何一种类型片,在恣肆热闹的表象之下,总会有冷静思考的个体、总会有发人深省的题材、总会有苦心孤诣的匠人,譬如徐浩峰导演在2016年推出的新派武侠片——《师父》。
该片讲述了民国年间发生在天津武术界的一段恩怨情仇。南派咏春师父陈识一落地,就见识了带头大哥郑山傲的做派和天津卫的规矩,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不管你陈师傅在南蛮之地混的有多牛,来这,您是虎趴着、是龙盘着,想开馆,您歇歇吧。
可往往定规矩的人未必守规矩,老实本分守着规矩熬出头的人,总能遇见不按规矩出牌的人。转眼三年过去,耿良辰学成出师,按陈师傅和天津武行瓢把子郑山傲的约定,替师出头,约战各家各派,一番掐架,师傅的咏春硬桥硬马,是真把式,没的说;徒弟的拳脚尽得真传、是真功夫,也没的说,可您想在这码头上开宗立万,你哪凉快哪待着去吧!江湖上那些的事,甭管它扯得多悬乎,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天津卫指着这行当吃饭的人多了,可武行就这么点资源,您不请自来、您扬名立万了,我们这一大帮子人都改喝西北风去。不是天津卫耍把式的都不讲理、也不是郑山傲、邹榕和您陈师傅个人有什么龌龊,规矩是人定的、规矩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没规矩不成方圆,且不管它是真的“方”还是真的“圆”,您横插一杠子来搅局,就是不行!客观的说,明面上的老大郑师傅还是识才、爱才、惜才的,老郑请陈识过去切磋,手脚上尽可能放开、言语上半开不开——“我老了、不想老啊”,“回广东去吧、回家去吧”,敲鼓听声、说话听音,柔声细语的背后,是隐隐的刀兵凶声,这既是最后通牒,也算好言劝告吧。
有那么一种人,表面看起来柔顺、可随意任人摆布,但内心强大而坚硬,他认准的理一定要讨个说法、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黑。明面上看为了咏春在天津卫开枝散叶,暗里为了一个理字、为了搞清谁定的规矩、什么规矩、到底谁不守规矩,陈识拼了,散了家资、别了师娘,一个人在窄巷中单挑各家各派师傅,飞蛾扑火的意义不在于小小虫儿的不自量力,而在于那扑和灭的一瞬间,也许就是火头稍稍的一抖动,能惊醒、撼动一些原本浑浑噩噩的心灵,就像陈识在比拼中说的一样“我能传的就这些,能不能传下去,看你们悟性了”。那一刻,他当得起“师父”这一名头。
故事到这本该收尾,可徐浩峰导演生生又拖了一段,被群殴落败的陈识落在了蛇蝎心肠的幕后当家邹榕手里居然还能完身而退、被插中要害居然还能带着刀把当街狂奔的耿良辰、被仇家寻到了居然还能置身事外的赵国卉,所以说中国的文人啊,不管是不是怀着出世的眼光看世界、总还是怀着入世的心态悯众生。
看贺岁片,除了一家老幼围坐一堂,爆米花可乐配热闹欢腾,其实偶尔安静一次,一杯苦丁茶、一包盐津橄榄,细细的品咂,也挺好的。
作者单位:蚌埠工业园管委会
新闻推荐
温一壶月下的酒,谈一场往事依旧。此后是平庸,是惊世,是绚烂,是落魄,都被明月看在眼里,她默默抛洒清辉,送与也许平凡的你。秦汉的月,必是一弯残月。正值夜半的塞上,苏武在北海边牧羊。那如钩的月,凄冷地挂在...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