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冰糖葫芦 ◆肖建华

淮河晨刊 2017-12-06 15:09 大字

1962年我八岁,患疟疾(俗称“打摆子”)已经是第九天了。我躺在床上发着高烧。之前到小诊所看过,拿了3服中药回来煮了喝。那药汁又苦又涩,难以下咽。药是喝完了,可是疟疾却一直不见好转。母亲十分焦急,但也无计可施。为此,她还偷偷地掉过眼泪。

突然听到小贩子卖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正发着高烧的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娘,我想吃冰糖葫芦。”

那年月,经常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子,扛着一根木棍,木棍上扎着稻草把子,稻草把子上插着一串串冰糖葫芦,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卖冰糖葫芦喽……”尾音拖得老长老长。这叫卖声,对我们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从我记事起,就很少享受过冰糖葫芦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每当卖冰糖葫芦的出现在村子里,我都会求母亲给我买上一串,但母亲几乎从来没有给我买过。唯一的一次是在我六岁生日那天,母亲带着我去村东头大槐树底下摆剃头铺的邓爷爷给我剃头,正好迎面碰上了卖冰糖葫芦的;我向母亲讨要,母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串。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那天是我生日的缘故吧。在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年月里,买一串冰糖葫芦给孩子吃,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说来奇怪,吃了那串冰糖葫芦之后,我的疟疾竟在不知不觉中好了。就这样,冰糖葫芦成了我童年时一种美好的记忆与回味。

为了了解冰糖葫芦的做法,我20岁那年,专门打听到蚌埠市华盛街一户做冰糖葫芦的人家,去看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

追溯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冰糖葫芦出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是在南宋绍熙年间,当时宋光宗赵惇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妃子,整日锦衣玉食,但不知道为何却患了一种怪病,整日茶饭不进,病得面黄肌瘦,而且病情日趋沉重,经多名御医医治均不见好转。宋光宗焦急无奈,便下令四处张贴榜文,悬赏各地名医医治。榜文被一位江湖郎中揭下,皇帝准其进宫为妃子治病。郎中仔细望闻问切后,开出药方为“挑选优质山楂多个,洗净去核儿,放锅中加红糖熬熟,每日三次,一次五到十颗,饭前服用,连服半月。”妃子按此方连服了半个多月,果然病情好转,逐渐食欲增加,面色红润,病情痊愈。光宗龙颜大悦,便下令宫中隔三岔五如法炮制服用,皆胃口大开,身体康健。后来此法传入民间,人们皆将山楂去核儿用竹签串起,蘸冰糖食用,逐渐便发展成了冰糖葫芦,一直流传至今。

那天在家看书,忽听到外面传来了久违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于是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新闻推荐

蚌埠社区民警李仁强候选本月“中国好人”

据中安在线—蚌埠新闻网报道,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于2017年12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开始,扎根基层十四年的青年派出所同乐园社区民警李...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