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钢铁子,缸贴子 □特约撰稿 张杰

淮河晨刊 2017-12-04 10:24 大字

姑且还叫它“钢铁子”吧。这种又方又正的大发面烧饼在我的记忆中叫这名字很久了,虽然我请教了熟悉老蚌埠历史的宋晓光老师和郭学东老师。他们指出此物的大名:缸贴子,长淮一带的人还把其叫做“朝牌”,因为它形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手板(笏)。忽然正名后的陌生让我感到不适应,我心里还默念着它在我心中永远的名字——— 钢铁子。

小时候家住南岗四路,邻居就是一家打烧饼的,推个烧饼炉,挑了个幌子,早晨明晃晃的阳光照在上面:张氏烧饼,夫妻二人都姓张。做生意的以勤为本,天没亮就已经起床,在小巷口升起了烟火。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和几个小伙伴早早地等着那“钢铁子”出炉。张大爷从大面缸里拿出发好的面,这“钢铁子”讲究,必须用发面,用刀切了很大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开,撒上油、葱花和盐,包上再擀,最后用刀切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模样,在被撒上芝麻之前还有道程序。我的版本是:喷点酱油上色,因为时间久远,我只能从记忆长河中捞点碎片来回忆,而郭学东老师的版本是:抹上一层糖稀,无论是喷酱油上色,还是抹上一层糖稀,最后都被撒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十几块方方正正白白胖胖的面团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等在那,等着被上炉烘烤。那时的烧饼炉都是大桶改装的,里面放上炭火,等到炭火噼里啪啦温情地亲吻着炉壁的时候,一个个方方正正的面饼就被贴在了大桶炉的内壁接受炭火的炙烤。当这方方正正的“钢铁子”被长火钳夹出来的时候,又香又脆,配上一碗马糊汤,真是绝配啊,味道好极了!那时街头巷尾的人都喜欢吃“钢铁子”,几里路外的有个叫“大柱子”的还每天专门骑脚打车(蚌埠话)来买张氏“钢铁子”,遇到个突然冒出来的熊孩子,车头一拐闪开了,但也出了一身冷汗,骂了一句:“我的孩来(蚌埠话,表示惊叹),你瞎跑啥”。“钢铁子”也被岁月沉淀在时间的隧道里,现在满眼见到都是烤箱烘出的烧饼,但再也吃不出那味。

多年后在上海游玩,满目的高楼洋房,在一不起眼的街道尽头,见一烧饼铺,上书几个明晃晃的大字:钢铁子。仿佛时光倒流,一问老板两口子果真是蚌埠人,真是他乡遇故知,陌路逢知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老板两口子倒也爽快,说是祖传手艺,现场为我们做起了熟悉的“钢铁子”,当白白胖胖的面团被打成方正形或者圆形的面饼在炉子里烘烤的时候,记忆又穿越回过去,当年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焦急地等待着“钢铁子”的出炉,这白白胖胖的面团不就是活脱脱当时的我们吗?年轻单纯,渴望岁月静好,但现在已被生活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被生活所烘烤,生活的火候把握好了,才能出炉成为一块香又脆的“钢铁子”,而从一块普通的面团成为杠杠的“钢铁子”的过程又经过怎样的千锤百炼啊。火候不好,就被烤黑烤老,还可能夹生,而当年和我一起吃“钢铁子”的小伙伴们他们又在何方呢?

那天,我用大背包背了几十个又厚又重的口味地道的方方正正的钢铁子回蚌,不顾老板异样的目光,我告诉他:带回老家,慢慢吃。

新闻推荐

明天蚌埠零下2℃ 冰冻模式开启

据中安在线—蚌埠新闻网报道,刚过完的这个周末是不是还感觉到了一丝暖冬的余温?12月3日全市最高气温13℃左右,这也是近期最暖的一天了。然而,冷空气又一次防不胜防地来到你身边了。12月3日夜里...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