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崔伯建、胡丽莉: 夫妻同为特教老师一起传播爱收获爱 本报记者 陈瑶

淮河晨刊 2017-09-11 10:14 大字

今年教师节是崔伯建职业生涯中的第二十个教师节,但与大多数老师不同的是,他收到的那句“老师,您辛苦了!”不是通过耳朵听见的,而是通过眼睛看见的。崔伯建是蚌埠市特教中心聋部的数学老师,他的学生都是听力障碍儿童。

“自卑”老师被学生感动

19岁时,崔伯建就进入特教中心成为一名老师。“当时,真的有些职业落差感,不仅学生自卑、家长自卑,其实我们作为老师也是有自卑感的。”崔伯建说,看到自己当年的同学们都在各个学校教出了学霸、尖子生,取得了各项教学成果,而自己带的学生却连1+1=2都要学一两年,这让年轻的他很受打击。

随着教学的深入,崔伯建发现了孩子们的可爱之处。“这些孩子做事很专注,很认真,虽然反应慢,但心思特别单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会觉得格外美好。”崔伯建说,每年教师节,他几乎都会收到些特殊的礼物,每一次都被深深地感动。

2009年,崔伯建收到一幅画像,至今他还记得画中自己的样子。“其实画得并不像,但这幅画是学生偷偷在宿舍画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的。”崔伯建的这名学生只有二年级,平时动手能力也很差,得知他为了送给自己一份教师节礼物而用了这么多心思时,崔伯建特别感动。

让学生自立是他最大骄傲

心态的改变,让崔伯建对待孩子们更有耐心和爱心。“每到新学年开学,我们老师的手臂手背甚至脸上都有可能被新生抓烂、咬烂。因为孩子们不愿意上学,刚到陌生的环境特别不适应。”崔伯建说,入校后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聋部的孩子们都在学习手语,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开始学着和外界接触,老师也在和他们磨合、相处。同样一个单词,普通孩子听一两次就学会了,但教特教中心的孩子,老师需要用夸张的口型、放大音量,还要让孩子触摸老师的鼻子、嗓子,感受声带的振动等多种方式,可能要教成百上千次,学生才能记住、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也恰恰是在这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和互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的感情更亲近了。20年来,看着自己的很多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凭本事谋职养活自己,崔伯建说,能够帮助这些特殊的学生改变自己的命运,快乐生活,这是他作为老师取得的最大成就,非常自豪。

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有个学生因为脑瘫,说话很不清楚,仅仅一句“老师好”,胡丽莉反反复复教了三年,说了成千上万遍,他才说清楚。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这个学生。“他们每个人和过去的自己比都在进步,我们作为老师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些孩子?”

胡丽莉在教学生下足了功夫,花尽了心思。前几天,胡丽莉教班里的孩子们认毛豆,教了几节课孩子们还是说不清毛豆是什么。胡丽莉就把家里的毛豆带到教室,让孩子们一起剥毛豆,他们剥得很笨拙,但看到饱满的豆子,喜悦之情在每一个人脸上流露。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胡丽莉隔天就把毛豆在家里炒熟带进教室,让孩子们互相喂食。“他们很开心,知道豆子是自己剥的,即使有的豆子掉在了桌上,他们也还是硬要塞进嘴里吃掉。对他们来说,只要做成一件事就能很开心,幸福对他们来说很简单。”

夫妻二人每天都在学校陪伴身体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看着他们学习、吃饭,对自己家中的孩子却无暇顾及。“其实我们作为家长是不合格的,我连儿子在哪个班级上课都不知道,家长会也经常请假。”胡丽莉说,每天夫妻二人回家时都已经筋疲力尽,即便有心要过问儿子的学习、生活,也没有精力了。孩子只能托付给了他姑姑和舅舅家轮流帮忙照看。“我们作为老师,却没能像照看别人的孩子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确实觉得百般亏欠,但职业使然,我们必须对得起良心。”

新闻推荐

刘伟琍:放大镜下的坚守将温暖延续下去 本报记者 李景实 习 生 夏楠 文/图

将这批学生送走,刘伟琍终于甘心当一名“副课”老师了。刚开学一个多星期,刘伟琍告别了她教了28年的数学课本,拿起了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本认真备起课,觉得有些不习惯,但又很新鲜。这是刘伟琍度过的第...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