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倾听历史深处的脉动 ——打响文化资源牌之① 怀新平

淮南日报 2017-02-20 11:14 大字

历史文化的功能在于,它既能揭示我们从哪里来,又能标示我们将向哪里去。

乌江对决,已经背叛的英布在项羽背后给了他沉重一击,楚汉之争尘埃落定。秦末出现了双雄,然而历史在徘徊中无奈地作出选项,他选择了刘邦。大汉之门从此开启了。汉高祖四年,即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淮南之名从此诞生。从那时算起至今,淮南已有2200余岁。从那时起,无论历史如何流淌、朝代如何更替、时间如何流逝,淮南作为地名,从来未曾消失过。“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六安之名,比淮南晚81年。阜阳地名始见于公元前108年,比淮南晚95年。亳州之名最早出现于公元579年,比淮南晚782年。蚌埠亦晚。遍览各地,能与淮南之名源起一比高下者,寥若晨星。今天,我们翻看淮南的一路行踪,如清风掠过万本书卷,在他2200余年时间的史册里,难道还匹配不上“厚重”二字吗?

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最有可能的反而是人物,因为由历史人物构建的画廊更容易记忆铭诵。

步履虽然匆匆,却无法忘却那些从这片土地上走过的人物。时间,将他们的身影拉长;夕阳,把他们的背影投在地上。孙叔敖划定那片低洼蓄水之地,筑以为芍陂(安丰塘),灌溉万顷良田,从此成为鱼米之乡。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楚相春申君黄歇,纠葛着李园的狭隘,终结于“门里人”。思为赵用的良将廉颇,晚年流落并终于楚地。刘安,不仅仅因为他是淮南王,更为重要的是他领衔门客编著了《淮南子》,还发明了豆腐。后周大将赵匡胤围困南塘,始有“大救驾”。光绪帝师、咸丰状元孙家鼐,为“戊戌变法”推手,不枉“孙半城”之名。柏文蔚,辛亥风云之士……这些历史人物,不过是淮南这片土地上列阵走过的第一队列,他们不仅仅被地方史所津津乐道,他们还无一例外地被国家历史所记载。在这个画廊里,我们看见一个个历史人物,他们或沉默不语,或慷慨激昂,或越步大跨,或策马啸西风。他们既有个像,也有群像。比如,以淮河天险抗拒金军的宋军,淝水之战的将士,寿州窑的窑工,淡水大捷的淮军。我们虽然不曾见过他们,但我们可以描摹他们的音容。他们站成一道风景,构成一条画廊;他们迈着铿锵步履,越过漫漫2200余年。历史的脸面虽然泛黄,但他们似乎并未老去。

历史文化的负载,往往让一座城市声名远传。“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一篇《醉翁亭记》成就了琅琊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枫桥夜泊》成就了苏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一首《望庐山瀑布》成就了庐山。淮南与这些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不仅拥有名篇,还拥有名句:“橘生淮南”、“八公山下,草木皆兵”、《淮南子》。这些名篇、名句,不独是时间符号,它还能赋予遐想的无限可能。在这个高度来考量,方能看出文化传承的巨大能量。它犹如薪火,绵绵不绝。它犹如灰烬,哪怕即将熄灭,一阵细小微风吹来,都能使之重燃。它最终让一座城市插上翅膀,在历史经纬的时空中展力翱翔,始终充满力量,始终朝着未来的航向。

缺失了文化的传承,历史的链条必然断裂。如果认定历史是时间的积淀,那么,文化就是历史的脸谱。想想看,如果没有文化的标示,又如何洞悉遥远而漫长的历史?历史在于挖掘,文化在于传承。这是一座城市生命之树长青且声名远播的奥秘之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打响“文化资源牌”,实际上是对淮南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无疑,这是一项链接过去和未来的系统工程。挖掘或者传承,都需要有一颗永不磨灭的诗心。

新闻推荐

全国首个铁路公安网络直播春运 蚌埠铁警跨界直播变网红 春运问题一网打尽 ▋王浩 记者 周诚 摄影报道

1月日,随着年春运正式拉开序幕,蚌埠铁路公安处在全国铁路公安系统中率先开通“蚌埠铁警直播”官方账号,以春运安保为起点,开启“平安出行”主题安全宣传活动。“科普”春运新技能在直播过程中,铁警主...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