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习艮:再穷也要让孩子读完书
□ 本报记者 丛众
实习生 陶潇潇
母爱是你儿时听到的歌谣,是回到家看见的可口饭菜,是雨天的每一句叮嘱,同时,它也是母亲汗水背后的一份默默坚持。在杨习艮的4个女儿那里,是母爱为她们的人生铺就了良好的起点。因为杨习艮的心里始终有着这样的信念,再穷也要让孩子读完书。她的4个女儿,有3个考上了大学,一个自考上了电大。
她含辛茹苦地带大4个孩子
杨习艮是三山区龙湖街道螃蟹矶村的一名普通村妇,她也是80年代鲜有的女高中生。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她没有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选择嫁给了家庭条件并不好的丈夫。“我和孩子她爸爸刚结婚时为置办新房,欠了1000多元外债。为了还债,孩子她爸在码头给人扛包,每个月工资有53元,其中50元用来还债,另外3元贴补家用。”
为了能早日还完债,杨习艮在自家的田里种起了甘蔗、蔬菜。每天清晨再挑着扁担到城里去卖。“记得生二女儿的那天,我清早还挑了两担自家种的甘蔗到市场去卖,晚上回来二女儿就要生了。”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4个女儿的降生却给了杨习艮生活的信念。女儿们的乖巧和好学早已是杨习艮内心最大的满足,即使生活再苦,她也没有一句怨言。
生活的艰辛让她疾病缠身
眼看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她们的学费也成了压在杨习艮肩上最重的负担。省吃俭用,操劳家务,种地卖菜,生活的艰辛让杨习艮疾病缠身。2009年,她就被确诊患有腰椎滑脱和心脏病。考虑到家中清贫,还有4个女儿在读中学,尽管医生再三劝诫,杨习艮还是坚持等女儿们大学毕业再做手术,这一等就过去了6年。
“腰椎病啊,就是这么多年来累的。以前身体好,就算干活再累也忍着,因为要挣钱供4个女儿读书啊!既然生了她们,就算家里再难,也要对她们负责。”杨习艮说。
自从确诊以后,杨习艮就不能再干重活累活了,否则病情加重,会导致瘫痪。医生的叮嘱不能不听,然而她的内心却比谁都焦急。只好将自家两亩土地出租,但是租金一年只有千余元,完全不够几个女儿的学费。于是丈夫便早出晚归地骑三轮车拉货贴补家用。
说起丈夫,杨习艮心里也满是内疚和心疼。“丈夫凌晨4点就出门,晚上7点多才回来。在外一天收入好时能挣百余元,收入不好时也就几十元钱。有一次因为违反了交通规则在路边停靠,被罚了50元,难受了好几天。”
女儿们是她的贴心小棉袄
如今,大女儿为了能够方便照顾母亲,选择在村委会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她力所能及地补贴家用,照顾还在读书的妹妹们。二女儿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工作之余还要自学财会,为的是帮助家里供妹妹读书。三女儿在安徽财经大学读书,而小女儿在蚌埠医学院读书。
4个女儿放学归来都要帮助妈妈分担家务,但是学习上仍然名列前茅。尤其是三女儿和小女儿,曾经就读于芜湖一中、安师大附中的她们,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整个高中时光都坚持早出晚归,只是为了给家里尽可能减轻经济负担。在学校两人利用节假日兼职,却也丝毫不敢落下学业,多次拿到奖学金。如今小女儿还要继续读研,为的是当医生,帮妈妈治病。
现在,杨习艮的腰间常常绑着一个腰带,是为了延缓病情。也许生活的重担压在她肩头的时候,她并非觉得苦,她说最幸福的事是4个孩子都听话,不淘气。如今疾病让杨习艮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她却是这个家里最大的凝聚力。因为有她在,丈夫辛苦了一天,回家能吃上一口热汤饭,因为有她在,孩子们才能安心地拨通家里熟悉的号码,听到那一声熟悉的关怀。
新闻推荐
炎炎仲夏,一场铺天盖地、郁郁葱葱,重重叠叠的“绿海”自浙江安吉出发,北上安徽,刮起一阵清凉的绿色旋风,席卷蚌埠、合肥、芜湖三大城。7月25日至2...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