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献玉传美名 荆山岩洞存青史
卞和洞外景洞内景观洞顶罅隙荆山登山步道卞和洞石碑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玉石因代表君子德行而地位超然。回顾五千年历史,我国最有名的玉石非和氏璧莫属,相传它由楚国人卞和氏发现并敬献给楚王,并引发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甚至后来演化成王朝权力的象征。
然而,虽然美玉的故事声名远播,可它的诞生地却众说纷纭。在怀远县老县城的荆山,有一处岩洞,相传就是卞和氏发现和氏璧的地方。近日,记者来到了实地探访,试图从中追忆那久远的历史。
卞和采玉之地
2020年12月25日一大早,记者乘车来到了怀远老县城荆山脚下。沿山路而上,记者边走边问,边问边寻,几经上下来回辗转,终于在山上一处巨石堆中,发现了卞和洞的所在。
来到洞口外,记者发现,山洞是由天然巨石形成的石屋,大致可容纳十多人。走进洞内,两块拱形巨石横亘在头顶,洞内岩壁圆润光滑,石刻文字大多已经磨损,只有右上角岩壁尚存“徽萃”两字,地面同样是光滑的岩石,洞口外则是个小块平台。
“打小时候,山上就有这个洞,我和小伙伴就经常爬山到这玩,有时遇到下雨,我们还会进洞避雨。”采访当天,记者刚好遇到了正在爬山锻炼的老人何友青。对于卞和采玉的故事,今年70岁的他至今耳熟能详。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后又继之以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果真是稀世美玉,遂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如今,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卞和氏和美玉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而卞和洞依然屹立在荆山之中。由于和氏璧的名气甚大,史籍中对关于卞和洞的描述和记载颇为详细,历史上来此地揽胜的名人络绎不绝,甚至留下了不少题咏诗句。
据文献记载,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石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
唐朝诗人胡曾身临古洞,仿佛看到卞和在抱璞泣哭。他在《荆山》诗中咏叹:“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宋朝诗人苏轼在《游涂山荆山记所见》中歌咏:“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宋朝人梅尧臣在游荆山《咏卞和》则曰:“和楚人,兹楚地,泣玉山,无所记,但闻楚人夸产玉。古庙幽幽无鬼哭,倘有鬼,定无足。”
见证历史的和氏璧
和氏璧发现之后,历史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还在延续。到了战国时代,和氏璧几经辗转流传到了赵国。然而,由于是无价之宝,和氏璧成为各国垂涎的珍宝,尤其是敌对而强大的秦国更是虎视眈眈、志在必得,由此引发了一场家喻户晓的外交事件。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告诉赵王,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换取玉璧。收到秦王来信后,赵王犹豫不决:如果同意交换,恐怕秦国讹诈,十五座城不一定能得;如果不同意,则担心秦国以此为由兴师问罪。现在计谋未定,还不知派谁出使秦国。
后来,在近臣引荐下,蔺相如面见赵王,建议派人携和氏璧前往,并主动请缨出使秦国。见到秦王后,蔺相如不辱使命、据理力争,多次在朝堂与之周旋,不但粉碎了秦国讹诈的企图,而且顺利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取得了外交上胜利。
得益于作为教科书的内容,这则选自《史记》的历史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故事中的赵国使臣蔺相如也因其机智、勇敢、果断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后人的一致景仰,就连当时赵国名将廉颇也被其折服,上演了“负荆请罪”的一幕,而从小就走进国人记忆的,当然还有那个价值连城的和氏璧。
然而,历史故事终归不是虚构小说,大国博弈的背后是实力的较量,一场外交胜利根本不足以改变历史进程,最终在秦国统一的战争中,赵第二个被灭国,和氏璧还是落到了秦王的手中,并被制成了传国玉玺流传数代,成为正统王朝的重要信物。
从璞玉到玉玺,从战国到统一,和氏璧低开高走的命运,既彰显了古人对美玉的珍视,也折射出战国纷争的历史变迁。由此,卞和洞这个诞生传国玉玺的岩洞,也具有了一丝历史的传奇色彩。
可是,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当日采访岩洞时,除了岩壁上模糊不清的刻字,记者已经无从寻找任何与和氏璧诞生地有关的遗迹,唯独在其洞口上方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如果不加留意,慕名而来的人甚至很难找到该洞的真正所在。
景色优美的荆山风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怀远老县城境内的城中山,卞和洞所在的荆山也因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而广为人知,凭借秀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当地人乃至外来游客的观光揽胜之地。
采访当天,记者沿着新修的登山步道爬上荆山,只见山路蜿蜒曲折、起伏不平,沿途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松树、灌木,为冬日萧瑟的山景增添了一抹青绿。大约半个小时的攀爬,又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荆山北麓找到了卞和洞。站在洞顶的巨岩之上,山下的怀远一中尽收眼底,远处的老县城也可瞥见一角。
“山上的风景不错,空气也好,离县城里还这么近,现在能在城里找到这样的地方,已经不多见了。”谈及对荆山近几年的变化,何友青对家门口的这座城中山赞誉有加。他对记者说,自己住在山下一辈子,眼看着这座山环境越变越美,条件越来越好。
据他介绍,过去的荆山因为各种原因,整体风貌和环境并不那么好。“那时候,爬山走的都是崎岖的山路,山上的植被破坏严重,垃圾也随处可见,虽然名胜古迹不少,可是几次带朋友来玩,总能发现各种环境问题,感觉特别丢面子。”何友青坦言,那时的荆山真的到了该整治的地步。
2013年,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怀远县启动了“绿满荆山”行动,前后花了数年时间,不仅对山体实施了造林绿化、引水上山、客土回填、电力供应、护林配套等工程,而且加大了对荆山的森林防火、树木管护、日常巡查等管理力度,使得整个荆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如今,依托当地优美环境和人文地理,今天的荆山被打造成了怀远的旅游风景区,景区里除了有卞和洞、启王庙、白乳泉等历史文化古迹,还包括了漫山绿树花草、形态各异的山间巨石以及鸟瞰全城的无尽风光,已成为当地群众品味历史、锻炼身体、假日休闲的绝佳胜地。
新闻推荐
“现在市一院在马城建分院了,咱们看病更方便了。过去乘公交车去市里医院看病,单趟就要一个多钟头,再加上挂号排队,一...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