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淮,从降服一只猴子开始

蚌埠日报 2021-01-04 08:47 大字

桐柏山中的水帘洞洪泽湖博物馆内的大禹像桐柏县淮祠内的大禹锁蛟井古书上说,大禹在淮河一带的治水行动,是从降伏一只猴子开始的。

说来也怪,古淮水自南阳桐柏出,至广陵淮浦入海,大河上下都流传着关于这只猴子的故事:说他是千里长淮的水神,会七十二般变化,有呼风唤雨之能,统率无数虾兵蟹将,建有三处龙宫,在淮泗颍涡兴风作浪,称霸一方。

此猴是何猴?

这只猴子就是无攴祁,或称巫攴祁。后来,它(或他)成为《西游记》里那只著名的猴子。

古书上说,大禹擒获无攴祁,镇锁在深井里或说镇压在大山之下。而后,大禹方能劈山导淮,令淮水安澜。

大禹与这只猴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桐柏故事

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是一个困难重重、艰险异常的战斗历程,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斗。在纵横万里的治水过程中,大禹“左准绳,右规矩”,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率领伯益、后稷等一众人马,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在完成北方、西方的治水工程后,来到了淮河,谁知一开始就遭遇挫折,经历了多场恶战,对手就是淮河大神无攴祁。

著名传奇《黄粱一梦》的作者、唐代小说家李公佐,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贞元九年,他与友泛舟洞庭,探幽湖山,登山入洞,在一石穴内觅得古《岳渎经》,书中记载:“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攴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窬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十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故事说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淮河洪水,三上桐柏山。但每次去,桐柏山都是风狂电闪,山林啸叫,好像有一种暗黑力量在威胁阻挡。大禹非常生气,召集手下神将去扫除妖孽。大禹看到鸿蒙氏、章商氏等部落长老都不愿意出战,就把他们都囚禁起来。一讯问才知道,他们都敬畏淮水、涡水的大神无攴祁。

这个无攴祁不仅能言善辩,还知道各地水势的深浅、地势的高低。无攴祁长得像猴子,大脑袋凹鼻子,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能伸出百尺长,力气赛过九头大象。无论是搏击、跳跃、奔跑,都非常神速有力。双方在桐柏山列阵大战,禹先后派两员大将出战,都打不过无攴祁。最后派天将庚辰出战,庚辰手持上古第一奇兵避水剑或曰定水神针,破了无攴祁的法门,将他擒获。看到首领被擒,数不清的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叫喊着冲上来,要营救无攴祁。庚辰率众击溃群妖。大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攴祁的脖颈,在他的鼻孔穿上铃铛,然后把他镇压在淮阴的龟山脚下,以便让淮水安澜入海。

在河南省桐柏县的淮源祠内,有一口井,井上有亭。亭盖为穹顶式,藻井上绘画禹王降服无攴祁的故事,传说大禹擒获无攴祁后,将无攴祁镇压在井底,因此该井称为锁蛟井,又名攴祁井,1986年重修。2008年,本报记者组织“长淮寻梦”采访团做淮河文化探源采访时,曾到访该井,听说了“禹王锁蛟”的故事,同时还探访了桐柏山中的“水帘洞”遗迹。

淮安传说

禹王战水怪的故事,至今在桐柏一带流传。无独有偶,淮安“大禹锁镇巫攴祁传说”,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是巫攴祁被镇压在此地的证据。大禹打败了巫攴祁,把他镇压在淮河之南的龟山脚下。扫除了这一障碍,大禹在桐柏山乃至淮水全域的治水工程方能顺利展开,“淮水始安”。

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的龟山南麓文物古迹众多,有汉代项王城、宋代“御码头”、宋塔地宫,明代圣旨碑、“石工墙”、重修淮渎庙碑,清代移建安淮寺碑、陶澍诗碑,安淮寺即淮渎庙遗址等。

证明龟山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史料还真不少:

地方志载,唐高宗显庆年间,龟山始建淮渎庙,有庙有塔。宋代杨万里《题龟山塔》诗赞“龟山独出压淮流,宝塔仍居最上头”。今宝塔不存,地宫仍在,文物部门发掘发现,该地宫在形制、规模等方面颇具考古学价值。

现存的明嘉靖庚寅年唐龙撰书的“重修淮渎庙碑”,碑文有“禹治水三至桐柏,获水神巫攴祁,形尤猕猴,力逾于九象,命庚辰扼而制之,锁于山之足,淮水始安”等语。

乾隆皇帝为淮渎庙御笔亲题“祐孚川乂”,而道光皇帝则为淮渎庙题写了“星渎昭灵”匾额。道光十七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重修淮渎庙、攴祁井,立碑记述。麟庆还亲撰一副楹联:“巫攴祁井底深潜,澜恬洪泽;铁罗汉波间重出,福佑清淮。”据说宋代龟山寺中有五百尊铁罗汉,至道光时,前朝所建的庙堂建筑圮于洪水,铁罗汉、铁钟、铁等没入水中。地方志载,麟庆“登眺龟山,见有古佛出于水,面察知为宋无梁殿”,于是派人下水打捞出铁罗汉等古物,重修淮渎庙,后改庙名为安淮寺。

同是道光年间的大官,两江总督陶澍面对河山胜景、千年风云,感慨更多,一连写了四首《游龟山访禹迹》律诗、一篇《龟山览古》古风,并勒石以记。诗中有句:“攴祁有力逾九象,金爪雪牙身五丈;帝命庚辰锁此山,然后淮流平似掌。”

龟山一带的古代神话、史书记载、碑刻记录、名人题咏、民间传说、古迹遗存等,都指向远古的大禹与巫攴祁的故事。龟山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口古井,相传就是锁蛟井,即封锁淮河水怪巫攴祁的井。这口井有许多神异传说,井中铁链长期被地方百姓奉为神物,抗日战争中,铁链被新四军取走用作制造武器。

涂山诗话

《上古神话演义》载:巫攴祁自称为淮水之君,儿子称为太子,独霸淮水流域数十年,在龟山脚下建了龙宫,并分别在光山县北、霍邱县西和怀远县东建了三座宫殿,让三个“太子”各镇守一方水域。依此记载,怀远县东的淮河荆山峡当为龙宫之一。

苏轼当年游淮水,写下《濠州七绝》,其中的《涂山》诗曰:“川锁攴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庙,乌鹊犹朝禹会村。”第一句就写到大禹与无攴祁的故事。诗前还有题记:下有鲧庙,山前有禹会村。印证了禹会诸侯、斩防风氏等传说。

涂山已故老道长李永德曾著文介绍,涂山禹王宫自古以来,每年三祭大禹,有两次大会、一次小会。大会分别是农历三月二十八的朝禹会、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生日会,小会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会。朝禹会是纪念大禹治水成功、捉住水怪无攴祁、大会诸侯于涂山的庆祝会,故又名惊蛟胜会,会期三天。这个庙会至少在近百年来,是淮河上下规模最大的庙会活动,赶会的民众达数万人。另一个大会是农历六月初六,为大禹生辰,会期两天,六月初五备祭,初六早晨开祭。“开祭时,钟鼓齐鸣,香烛皆燃,宫灯高照,笙吹细乐,铁炮三声,爆竹盈耳”,官民齐拜。九月初九的小会是重阳节登高,缅怀禹功,规模较小。

荆山峡旧时又名“攴祁川”,传说无攴祁不敌庚辰,就躲藏到荆山峡底的深潭龙宫,后来庚辰持避水剑下到潭底,方才擒住无攴祁。故“惊蛟会”之名一源于此。

禹州掌故

距蚌埠800里之外的禹州,也有关于这只猴子的传说。禹州古称阳翟(di),是大禹的封地之一。禹州人自豪地说,禹州不仅保存了众多有关大禹的遗迹、遗址,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掌故,大禹精神和大禹故事,与山川风物交织相融,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禹州人。

禹州市西南的大禹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的据点之一。流经禹州的颍水,两岸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龙山文化晚期,即传说中尧舜禹至夏早期的文化遗址。

禹州也有一口“禹王锁蛟井”,古迹就位于禹州市区古钧台南街。这口井还有一个“石柱开花”的掌故:

据传禹王将无攴祁擒获后,用铁索将它牢牢捆住,困在深井内。这口井被称作禹王锁蛟井,铁索的索头就穿在井旁的石柱上。据说下井之时,无攴祁大呼:“何时放我?”禹王冷笑:“石柱开花!”

不知多少年过去,一位州官到禹州上任后,四下访察民风,听到禹王锁蛟的故事,颇不以为然。于是就带着随从前往锁蛟井察看。到了井边,州官上前想探头看井,又怕一低头官帽落到井里,看井边正好有个石柱,就把官帽除下挂在石柱上。州老爷一伸脑袋,只看到阴沉沉的井水,就令随从们向上拽起垂在井里的铁链,不料井底忽然呼隆隆作响,井水顿时翻花上涌。原来是井底的无攴祁被惊扰,向上一看,石柱的柱头上隐约多了什么,以为是石柱开花,就奋力想窜出井来。州官吓得魂不附体,掉头就跑,顺手一把拽下官帽。无攴祁窜到井口,近前一看石柱上什么都没有,无奈又回到井底,井水恢复平静。

追本溯源

人类学家研究:所谓“神话”,起初是先民的“人话”,说的就是祖先的故事,在先民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添油加醋、添枝加叶,注入了想象的成分。不知不觉中,祖先已不是人了,有的是半人半神,甚至是半兽半神,比如女娲和伏羲,下半身都被描绘成蛇身,外国的斯芬克斯则是狮身人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嵩县一带有“女娇化石”的传说:大禹婚后四天就要去开挖河道,涂山氏女要随夫前往。大禹对女娇说,我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来,我在工地边备了一面鼓,你听到鼓响才可过去,切记切记!大禹每天只身去干活,到了饭时击鼓为号。就这样平安过了很多天。后来有一天,大禹走入山中,看看身后无人,就现出巨大的“毛兽”本相,奋起神勇,挥动坚尾利爪开山劈石,尾扫树断,爪到石开,干着干着,哪知一块碎石飞溅到鼓面上“咚”的响一下。大禹没在意,仍继续用“原形”干活。话说涂山氏女忽然听到鼓响,赶紧挎着饭篮给大禹送饭,拐过山坡近前一看,哪里有老公?只有一头身形高大的“毛兽”在凿石刨土。涂山氏女吓得惊叫一声转身就跑,大禹一看,顾不得已现原形,赶忙去追。涂山氏女慌不择路向山上跑去,看怪兽追近,一下子就变成了石像。大禹看到女娇身化石像,内心悲摧,再多解释也无法挽回,只能大呼“归我子”!石像腹部忽然裂开,现出一个小孩,这就是“启”。

由此可见,即使圣贤如大禹,也有神奇的“化身”。无攴祁大概也是这样,作为大禹时代独霸一方、且被后世视为“反派”的领袖,肯定会被“异化”得不像人样,说他像猴子已是抬举了他。

大禹所在的五帝时代虽然是传说时代,但是由于较大聚落的崛起,各地的文明进程已经很不平衡。大禹治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强势部落对外扩张的过程,大禹与涂山氏联姻,本质上是华夏与东夷两大集团的政治结盟。而在这个过程中,和平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以威服、以战降,都不可避免。防风氏不服,所以首领及部族被杀,“血染淮水上下红”。无攴祁不服,最后兵败被擒。

幸运的是,无攴祁在长淮上下的原住民中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经历数千年的时光流转后,无攴祁“改名换姓”,化身为《西游记》里那只著名的猴子,成为桀骜不驯的英雄、反抗精神的象征。

新闻推荐

镇里有了工业园区

奥博汽车配件生产车间一角。“咱镇里也有了工业园区了,以后不出家门就能找到活干,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这是记...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