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大塘 □王绪谦
我居住的地方叫谷堆眼,出了庄子,有一条大路,中途转几个弯,直通南湖大塘。这条大路像一条玉带,把村庄、树木、野草、田园、大塘融为一体。大塘位于俺庄的最南端,东西呈长方形,面积6000多平方米,开挖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口人工大塘。几十年来,这口大塘慷慨付出,滋养着这片土地,这片人,犹如镶嵌在田野里的一颗明珠,在谷堆眼人的心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大塘远离村庄,周围无环境污染,水质清澈透明,适宜天然鱼、虾、贝壳类水生物的生长。间杂芦苇,有水鸟栖息。常年水量充沛,未曾枯竭,因此,利用价值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年,也就是生产队的时候,俺庄发挥大塘特殊的水利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旱田改种水稻,选派几名年轻力壮的庄稼把式在大塘沿线安营扎寨,操作大马力抽水机,灌溉农田。他们苦中作乐,白天忙于劳作,到了晚上,繁星点点,凉风习习,几个人便席地而坐,喝着老白干,嚼着花生米,蚕豆花,悠哉乐哉,身临其境感受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美景。这几个年轻人不负众望,种好水稻多打粮,缓解了村民们曾经口粮紧张的状况。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塘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这主要得益于大塘保水蓄水,抗旱减灾,助农民一臂之力。那年秋种大旱,小麦迟迟无法播种,村民们纷纷用手扶拖拉机和与之配套的抽水机械,到大塘取水,造墒播种。一台台抽水机轰轰作响,一条条水龙在田间舞动。当别的地方还在等雨时,大塘周边的小麦已经满眼的绿色了。
南湖大塘的优美环境和自然风光让人迷恋。俺庄有一个叫老毛友的村民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塘”,把这里视为世外桃源,决意离开喧闹的村庄,搬到这里居住。恰好大塘边上有一块他的承包地,老毛友年龄大了,一来不用家里地里来回奔波,二来享受清静养心的生活,便自己建造小屋。他的建筑风格比较独特,也就是沿袭过去土木结构的办法,就地取材,自己和泥,用钢叉取泥筑墙。累了,就掏出烟袋,摁上一窝碎烟叶,眯缝着眼睛,大口大口地抽起来,吞云吐雾,飘飘欲仙。歇过了困乏,接着垒墙。干这活儿他可是轻车熟路,年轻的时候整天跟着一帮爷们给大伙建造这种类型的房屋,想不到这会儿又派上了用场。
许多的生活需求都可以就地解决。老毛友在大塘坡上靠近水源的地方挖个土井,水质甘甜无异味,煮稀饭那个黏稠劲,越喝越香。他开了一片小菜园,时常拎着水桶浇灌菜地,蔬菜长得水汪汪的,完全自给自足。他还喂了一群草鸡,来个亲戚朋友,杀一只鸡,贴一锅馍,煮一壶酒,淌一身汗,酣畅淋漓。他漫步田畴,看日出日落,送雁来雁归,唤白猫黑狗,吟黄梅小调,生活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岁月的沧桑,更多的是大塘孕育的田园风情。
老毛友生来一副弥勒佛的脸相,热乎人。大伙去大塘沿干活,到他那里歇息,他又是端茶,又是点烟;有酒瘾的还要干上一杯,摘几个青椒凉拌下酒,跟招待亲戚似的,临走时还送出老远,不忘捎上一句:“没事常来溜溜,常来溜溜......”
后来,老毛友去世了,但他在大塘边上留下了一块抹不去的胎记。
再后来,俺庄的一对老夫妻在大塘边上落脚,利用大塘经营鱼苗生意,着实赚了一把。他们深情拥抱大塘,大塘也给了他们一个慷慨的馈赠。
近年来,谷堆眼人对大塘进行了治理,大塘塘口更宽了,水层更深了,人们酝酿着利用大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养鱼垂钓、蔬果采摘、地锅小吃、纯粮酿造。那个时候美丽的南湖大塘将会令更多的人心驰神往。
作者单位:怀远县包集镇人民政府
新闻推荐
秋风不燥,时光正好。随着九月第一缕清风的如约而至,它轻诉起浅秋的情思,云也淡了,天也蓝了,像一面透亮的镜子,无...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