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蚌埠过去那些事”之十六 北伐收失地 名将数桓温

蚌埠日报 2019-06-14 08:14 大字

桓温画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古城怀远人才辈出,其中尤以龙亢镇所出名人最众。龙亢桓氏为汉晋间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自桓荣起,祖孙三代教授五位皇帝,被誉为“三代御先生”,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一代名将桓温,为龙亢桓氏之后,东晋权臣,一代枭雄。曾平定成汉,将蜀地重新纳入东晋版图;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惜最终失败,未能统一全国。后谋帝位,未遂而病卒。

早年丧父少有大志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西北龙亢镇)人,东汉经学大师桓荣十世孙,性豪爽,貌魁伟,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谯国桓氏代表人物。

早年丧父,少有大志。东晋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后娶晋明帝长女南康公主,拜为驸马都尉,迁任徐州刺史。永和元年(345年),改任荆州刺史,封安西将军,统领荆、梁等4州军事。永和二年(346年),巴蜀李氏成汉政权内部动荡,桓温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永和四年(348年),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威名大振。

时十六国纷起,外族入侵,桓温曾3次率兵北伐。

永和十年(354年),第一次北伐,征讨前秦。二月率步骑兵4万从江陵(今属湖北)北上,水军从襄阳沿沔水进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四月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进驻霸上(前秦都城长安东面),当地百姓纷纷牵牛担酒前来犒劳晋军,老人流涕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坚壁清野。桓温未能乘胜追击,其后晋军粮秣供应不济,六月被迫撤返襄阳。

永和十二年(356年),第二次北伐,任征讨大都督,征讨姚襄。六月派遣督护高武占据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辅国将军戴施屯兵黄河,沿河进逼许昌、洛阳。八月,大军进至伊水(洛阳南),结阵而进,桓温及诸将奋勇向前,大败羌族姚襄,斩杀数千人,收复洛阳,并修复西晋几位皇帝陵墓,多次建议迁都。但东晋朝廷无意北还,桓温只好班师回归。穆帝为嘉奖其功,改封为南郡公。至359年,中原地区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权占领。兴宁元年(363年),加封侍中、大司马,执掌东晋内外军政大权。翌年,为解决侨置问题,强推“庚戌土断”,有效避免北来流民中“无有土著”者不负担国家赋役的情况,防止国家正常编户冒充北方流民逃避赋役,“于时财阜国丰”。

建功立业权倾朝野

太和四年(369年),第三次北伐,任平北将军,征讨前燕。四月率兵5万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今江苏句容市北)、过淮泗,抵达金乡(今山东嘉祥县南),适逢大旱,河床干涸,水运断绝,便在巨野(今山东巨野北)开挖运河(后称“桓公渎”),引汶水(今大汶水)和清水(古济水自巨野泽以下别名清水)汇入,从清水进入黄河,攻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战黄墟(今河南开封东)、林渚(今河南新郑东北),进驻武阳(今山东莘县东南)、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前燕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5万军队前往阻击,并在前秦的救援下,截断其粮道。晋军与燕军数战不利,储备将竭。桓温被迫下令焚烧战船,丢下辎重、铠仗,率军从陆路败归,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权倾朝野,371年,擅废司马奕,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同年,前秦苻坚攻晋,桓温自广陵率军御敌于洛涧,大破之。372年,简文帝病死,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承帝位,即孝武帝,年号宁康。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对此十分失望,随即率兵进入建康,要求朝廷加封九锡,欲自立为帝,遭到强烈反对。事未及成,宁康元年(373年)病重身死,终年62岁。

桓温工书法,长于行、草。存有《大事帖》及文集两卷。“人何以堪”“神州陆沉”典故出自其口。

新闻推荐

双桥逢古会 □廖恒娥

逢会是农村集市的风俗,过去叫“骡马大会”,也就是春天到了,农民朋友要把自己家养了一冬膘肥的骡马牛驴拉到集市上遛...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