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印记 □唐晓勇
“泥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这是1978年秋季我上一年级时的学校写照。村小学和村大队部连在一起。只有一到三年级,一排十多间土房子,低矮狭窄,光线不好,冬天所有的窗户都呼呼漏着风,同学们都不敢坐在窗户边,尽管那里阴天时有点亮光。后来,老师反映给校长,校长反映给村长,村里安排窗户的一半用麦秸堵上,一半用白色的塑料布蒙上,不至于晴天教室里也黑。我们读书的课桌还不叫桌子,而是泥台子,是用泥、水加上麦粒壳一起混合,用一个长四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四公分的木框做成的长方体磨具,然后泥水麦壳混合物倒入其中晾晒,土坯晒干后,支起来的台子,作为趴在上面写字的地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从家里自带小板凳,有的坐土坯,有的索性就靠墙站着。
虽然条件艰苦,我的学习依然很刻苦。我的语文数学每次考试都是九十多分,老师也很喜欢我。语文老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叫何平仙。至今我还能清晰回忆起她的面容。二十来岁,中等个头,圆圆的脸,很短的刘海,白皙的皮肤,经常穿白色的的确良褂子,很漂亮。说心里话,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对学生很和蔼可亲,现在还记得她教的拼音儿歌:“张开嘴巴aaa,圆圆的小嘴ooo,长长的脖子eee……”。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后面一个高个子的同学调皮,偷偷用手拽我的左耳朵,我回过头寻找“作案凶手”,他却一本正经地眼睛盯着黑板,我能感觉到他的余光在偷窥我。我不理会,然后他又伺机拽我的右耳朵。我忍不住了,回过头,用书砸了一下他的头。恰好被何老师看到,她并没有发现后面同学动手脚,以为我不遵守课堂纪律。她走到我面前,高高举起了手里的教鞭(小棍棒),嘴里说:“看你下次还敢吗?”我本能地抬胳膊去挡,她高举的棍棒却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我的肩上,说真的,一点都不疼。我轻轻笑了,她也笑了。
我读初三时,到了街上的中学。虽然校园里没有平整的水泥操场,但已经有了成排崭新的瓦房教室和一个有院墙的大校园,学校已经配备了双人铁皮桌子,我们学生也大都能从家里带来木质的高板凳了。学校老师很敬业,教学抓得很紧,我们中午被要求在学校吃饭。学校并没有规范的食堂,我们就从家里带一个铝饭盒里面装好饭菜,在学校的蒸馏房去蒸饭。五分钱蒸馏一次,还可以再冲一瓶开水。由于饭盒大同小异,也没有写名字,拿错饭盒也是常有的事,饭盒里大都是米饭咸菜,兑点开水就当做汤喝。有时偶尔能有点肥肉块和白菜萝卜已是奢求。生活的苦难都是短暂的浮云,过去了就是一种财富和经历。现在已经无法想象当时的艰辛,对那时老师的记忆却终生难忘。有个教几何的余得旺老师印象深刻,他个子不高,风趣幽默,经常在班里说:“你们要好好念书,将来就可以像我这样吃皇粮了,不再是一腿牛屎”。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上课从来不拿书,却讲的井井有条,书上的内容如背下来一样。他还有一招令我们全班同学都畏惧的,就是手法很准,看到哪个学生不认真听课,并不作声,掐一个粉笔头,食指一弹,极有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命中该生的额头,疼,却不敢说,马上集中精力听讲了。
我师范毕业走上讲台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学校里有了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仪器,投影仪把学生的作业投放到屏幕上时,同学们发出阵阵的惊奇声。我脚踩风琴带着学生们上音乐课时,我们的歌声无比嘹亮。体育课上我和学生不再是只能围着操场跑步,篮球、乒乓球场地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我们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说半天”的时代,不断进步的教学设备给老师学生都带来惊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的大潮也影响到学校,有的经不住诱惑南下创业了,有的利用关系转行到了公务员或公安队伍。我也曾经动心,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知道自己不是经商那块料,经不起商战里虚虚实实的刀光剑影。我安心的,坦然的,自信地站在我的课堂上,我靠自己对教育的坚守,靠自己的课堂激情和教育智慧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2004年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像阳光一样普照在每一个农村老师的身上,温暖而幸福。
基础教育的春天来临是2014年以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战略工程,就是在一个县级区域内,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局面。一栋栋教学楼竖起来了,一个个塑胶操场建起来了,所有的教室里安装了班班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空中课堂实现了最偏远的教学点和中心学校对接,所有的学校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文化”六化工程,一个个美丽乡村里最美的依然是学校。外县外市甚至外省的年轻教师招聘到乡村了,城里的教师交流到乡村了,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均衡,城里学校有的钢琴、电脑、图书室,乡村学校有了,城里学校没有的田野、小河乡村学校也有了。乡村的孩子扬起了自信的微笑,乡村义务教育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一转眼我将从教三十年,很幸运地从管理一个班级到服务一个学校,我的教育梦想从读小学时便埋下种子,如今生根发芽,雨润花开,我将带领我的老师们让每一个花朵都能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怀远县淝河乡中心校
新闻推荐
怀远县双桥集镇小街村 挖掘文化特色 留住乡愁记忆 本报记者 顾楷
图为小街村公园一角顺河古村、商贸密集,这是小街村的繁荣历史;捕鱼打猎、滚钩铃响,这是小街村的文化烙印;折苇编蒲...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