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 赶着羊群奔富裕 通讯员 吴高翔 袁家光

蚌埠日报 2018-05-22 15:38 大字

每到傍晚,在芡河南岸郑家岗水草茂盛的地方,一对夫妻会准时走进人们的视野,男的挥舞镰刀割草,女的手脚麻利地将青草收拢装车。按照“圈养山羊不喂带露水草”的经验,怀远县荆山镇郑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九拴、陈大凤夫妇,起早贪黑围着羊圈转,用政府扶持的7只扶贫羊繁育出30只羊。

今年49岁的郑九拴,是荆山镇郑岗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底子薄妻子有点智障。提起家庭状况,郑九拴告诉笔者:“俺家6口人,4个孩子,其中3个智障。当初都是因为想生个健健康康的孩子,结果陷入了越是得不到越不甘心、越不甘心越想生的‘泥潭\’。一个人干活,5张嘴吃,勤劳苦干、省吃俭用也没能改变家庭陷入贫困的结局。”

考虑到他家情况特殊,帮扶联系人在“输血”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他家“造血”。最让郑九拴高兴的是,驻村工作队、镇村帮扶联系人不搞“强制式帮扶”,而是根据郑九拴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情况,鼓励他发展肉羊养殖。

“创业不容易,有时候完全是逼出来的。”郑九拴说起前年养羊的艰辛和不适应,不由得唏嘘感叹。养羊必须做到手勤、腿勤、能吃苦,羊一般一年生两胎,而且母羊产子时间不固定,给羊接生是全家人最忙碌的时候,就好似闹钟上了发条一样,有时一晚上夫妻二人都不能睡觉。遇到体质较弱的母羊生产时,必须夜以继日守在母羊身边,连眼睛都不敢眨巴。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2016年靠政府支持的7只羊起家,当年就出栏了8只肉羊,短短半年时间养羊纯收入就增加了4800多元,还有了11只羊羔的额外收获。2017年底,在多种产业扶贫项目和优抚政策的支撑下,一家人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享受政策兜底,不能依靠政策吃饭;依靠帮扶联系人扶持引导,不能指望帮扶联系人搀扶过日子。郑九拴坚信自己和家人们都有一双手,有“脱贫不脱政策”的制度帮衬,自食其力过好日子的理想肯定能实现。夫妻同心土变金、父子协力石成玉。郑九拴一家人因实干、肯干、会干,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在养羊的闲暇之余,郑九拴还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在7亩多承包地里做文章,每年除去生产成本,种粮收入大概在15000元左右。

郑九拴的实干精神,也给3个智障子女作出了榜样。长子在十多岁的时候就知道帮助父母照看羊羔、猪仔,如今孩子们在他和妻子手把手教导下,学会了简单的串珠、粘花手艺。

懂得勤劳致富,就懂得常怀感恩的心。郑九拴逢人便说:“在最困难的时候,镇驻村扶贫工作队、镇村帮扶联系人及时进行了帮助,为全家人申请并办理了低保,让家人得以休养生息。”自2016年郑九拴家被整户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走访、支招、送技术、送温暖等多种形式,根据郑九拴家的需要制定了系列脱贫措施,为其安排了护理补助、残疾人补贴,落实了健康兜底、小额信贷入企分红、养殖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办理了售粮绿卡、慢性病就诊卡等扶持事务,让郑九拴一家人心里装满了获得感。

有政府的扶贫政策撑腰,有帮扶干部的真心相帮,尝到养羊收入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甜头后,郑九拴全家人“发羊财”的干劲十足,河边湿地里有割不完的青草,圈里有吃青草就能长膘卖现钱的山羊,赶着羊群奔富路是全家人“过好日子”的迫切希望。

新闻推荐

振兴乡村,如何用好改革“关键招” □

策划人侯超陈维祝压题图刘晨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法宝。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