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如何用好改革“关键招” □

蚌埠日报 2018-05-22 15:38 大字

策划人 侯超 陈维祝 压题图 刘晨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法宝。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着力点。

破旧立新,奋勇争先。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发源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梳理改革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包干到户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改革这个抓手,最大程度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让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如何继续发挥优势,支持农村改革推向纵深,答好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

新时代,只有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才能迈出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的新步伐。4月底,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和推进蚌埠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农村改革描绘了新的图景,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离不开农村综合改革,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遵循,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胆创新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围绕“地”,纵深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五月徐圩,大块麦田里,麦浪翻滚,新一季的丰收已经不远。

“今年这一季麦子成本少说也降了三成。”在徐圩乡永红村李庙组,村民李春先指着眼前的近百亩麦地告诉记者,“这块地就是俺现在最大的盼头哩!”

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经营主体带动不明显、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堵点、难点,如何破解成为摆在镇村两级干部面前的难题。

在永红村,一家一户的“一块田”集中成七块田。像李春先这样的“大户”这个村子还有六位。按照协议,大户们一年每亩地给村民650斤小麦保底收入,多出的收益,再与村民按各自50%的比例平分。

有了地的小农户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迅速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转变。而在大户实现了规模经营、节本增效的同时,小农户也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还能拿分红,收入不减反增。

从“巴掌田”到“大块田”,徐圩乡的所有改变都要从四年前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说起。2014年春,怀远县作为全省20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成为蚌埠市率先整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区域,一年后蚌埠市全面铺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9个县区(含2个功能区)56个乡镇877个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应确权土地面积532.53万亩,已确权面积521.99万亩,占98.02%;申请确权农户590971户,已确权农户567124户,占96%;已颁发证书566430份,发证率达99.88%。

围绕土地方面的改革,生产关系和要素调整向更深的领域迈进,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户一块田、大块田等基层经验涌现。

2014年3月,在推行土地确权过程中,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东邵组邵志敏、邵东洋、邵志好等几位村民代表萌生出“干脆小田并大田”的想法,把过于分散、零碎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进行重新合并,形成户均“一块田”。当年4月,该村两个生产组79户农户结合土地确权,自发自愿,提出并地诉求,拉开了全市“一户一块田”试点工作序幕。

原需要“承包经营权”互换变成“经营权互换”,一户一块田推进阻力明显减少。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23个乡镇54个村,实施面积21.6万亩,新增14.7万亩

农村改革从土地开始破题,古老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调查显示,以土地确权登记为基础,各地充分探索放活经营权,让承包户吃上“定心丸”,为夯实“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奠定坚实基础,因四至不清、位置不明而引发的纠纷大幅减少,集体产权进一步明晰,2017年全市受理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949件,同比减少41.5%。

厘清权属后,手里的红本本成为农民心中的实权,为放活经营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到土地确权带来的变化,市农林委经管科负责人刘春丽说,颁的是证,“确”的是农民心里面的实权。在确权登记前提下,承包权和经营权加速分离,土地从“两权并置”走向“三权分置”。截至2017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约233.3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43.85%,同比增加22.58万亩。

去年底,蚌埠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加快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农村土地改革迎来“三权分置”。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迎来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从“两权分离”走向三权承包权中派生出流转土地经营权,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用不言而喻。

改革的触角不止于此,根据《实施意见》蚌埠市还将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土地改革涉及农民根本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蚌埠市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明确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改革在执行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

围绕“人”,落实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民是农村发展主体,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制度安排,给亿万农民吃了颗长效定心丸。

为此,刘春丽指出,政策安排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的中国特色和智慧,既保持了农村土地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为今后依据大多数农民意愿作适度调整留下了空间,符合当下农村农民实际。

清明过后,正是小麦后期田管的关键时期,4月17日,在固镇县绿色家园农场,全市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现场会正在举行,植保无人机、自走两翼式植保喷雾机在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着。

以往一个人工通过喷雾机防治一亩地用时需40分钟到1小时,而无人机在大面积田块里,30分钟就可以完成20亩小麦的虫害防治。与传统手摇式植保机械相比,植保无人机不仅提高作业效率,还可减少30%到50%的用药量。在玉米等高秆作物和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等田管中,自走两翼式植保喷雾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农业装备升级带来的不仅仅是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孕育产生出大批生产服务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者和经营者分别在各自领域扮演着角色,让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在永红村,随着“一块田”成方连片,基础设施投入跟进,改革打通了适度规模经营的瓶颈,土地流转、联耕联种等形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培育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重点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服务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据农经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566家,比上年新增321家;家庭农场1836家,比上年新增5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面积80.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4.29%。

新型主体带动小农户,规模产生的不仅仅是物理反应。蚌埠市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各县区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里,339个服务主体为农业生产耕、种、防、收各环节提供托管服务面积236.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放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生力军。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蚌埠市将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巩固完善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建立市、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平台,实现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

坚持市场导向,顺应农民意愿。《实施意见》明确将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发展以经营权流转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户自愿互换并地,推行“一户一块田”。到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55%以上。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发展服务规模经营。

围绕“钱”,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分钱没出,就当上了股东。眼下,这样的“好事”已在25个村成为现实。2016年起,蚌埠市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切入口,选择了25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为主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改革,全市77221名村民成为股份合作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时也成为9972.9万元村集体资产的股东。

今年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由试点走向全面铺开,更多村民变成“股东”。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底出台了《关于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和农村“三变”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有经营性资产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

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蚌埠市迅速行动,眼下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年底前,全市927个行政村和“村改居”后代行集体资产管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完成清产核资工作。重点是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明晰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也就是说清产核资只是第一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护农民利益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量化改革,让村民真正成为村集体的“小老板”,打破了“村里守着金饭碗却受穷”的尴尬局面。通过股权纽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叩开更多农民财产性收入大门才是最终目的。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蚌埠市选择了位于城区的禹会区长青乡许庄村和远离城镇的怀远县徐圩乡永红村,分别从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制改革入手,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寻求“三变”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目前,许庄村在2016年完成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进一步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折股量化,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永红村在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基础上,成立若干个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当地较有影响的服务主体——怀远县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由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包括种子、农资、产品销售在内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形成了服务主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资源变资产”,为现阶段实现“小农户、大农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了一条有益途径。

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防止内部少数人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同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农民依法自愿转让上述权益。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突出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两个重点,紧扣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基层社重组改造、社有企业创新发展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工作。

新闻推荐

人民卫士一心为民得民心

本报记者李钧付莉荣“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方可真正赢得民心。”近日,记者走进安...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