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荆山镇 借山造园林 依水成风景 本报通讯员 吴高翔

蚌埠日报 2018-02-07 14:50 大字

在怀远县摄影家协会会员钟声的镜头里,每次拍出的荆山风光,大自然的淳朴色彩总是那么的迷人,在怀远本土绘画爱好者的眼里,每次调色构思的景深里,荆山的城市线条总是那么的流畅;而在怀远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的诗行里,每句吟咏,格律平仄,情思泉涌,荆山的山水园林特色魅力总是那么的无可阻挡,让人如痴如醉。新时代的建设规划让荆山山水润色饱满,诗韵合璧,再现了一座山水园林城市的宜居、宜生活本色。

据历史资料记载,南宋时,淮北一度沦入金国之地,在这里改设荆山镇。因境内有荆山,据《名胜志》:取宋理宗赵昀“荆山为城”一语为镇名,2016年3月,以原怀远县城关镇为主体,加上荆芡乡的涡河以南部分地区重设荆山镇。不少老怀远人都还清晰的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荆山城区建设基础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街头很少有绿地和公共游园,荆山表面还是岩石裸露的“石头山”。结合开展“三城同创”实现了跻身全省省级园林城市行列。该镇结合“绿色提升”行动,开启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绿色革命。围绕“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依托“绿满荆山”造林计划,把光秃秃的石头山变成了松涛阵阵的旅游风景区,借助涡河环城东去的自然风光,建设了“山水风光无限美,一城绿茵罩烟雨”的涡河口湿地景观带,陆续建成了荆山文化广场等5处公园;新建涡河北堤背水面等3处防护绿地,初步形成了以城中绿地为主,城周绿地为补充的城郊一体化绿地系统。另一方面,将绿化与道路建设相结合,对禹王路、健康路等3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形成一路一景的园林风格。新建居住小区,绿化率不得低于30%,启城国际小区成为花园式住宅小区,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同时引入市场化手段,探索走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园林绿化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4%,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省级园林县城特色景观。伴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全面启动,荆山广场文化长廊、好人墙、一中古建筑群等文化设施的相继建成,给人文荆山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自去年以来,该镇把大沟、水塘、渠道疏浚整治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整治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得以重现。完成了涉及梅郢、靠山、东庙、乳泉、望月、元宝塘、猴洞、牛王、张圩、袁庄、石山等5个社区、8个行政村,疏浚整治荆家沟、梅郢大沟、鱼米沟、唐冲大沟等9条总长度8.5公里。并按照市县要求推行河长制,完善镇、村两级河长管理机制,形成镇、村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格局,编制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定期开展巡查活动,确保河道、沟渠清洁、护坡整洁,使镇域内水环境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治理目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山间水乡之景,正是现代都市人梦想中的一种意境。品尝农家菜、鲜鱼宴对久居闹市的人来说,那是一种享受。荆山镇依托芡河、茨淮新河石榴基地、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的农村风光一日游,为城市居民到自然湖泊、农家乐寻找一份难得的休闲勾画出了最好的选择。从蚌埠市区出发,顺着东海大道西行,过淮河荆涂大桥,沿着引桥公路方向直行,兜兜转转,感觉空气中伴着石榴的甜香渐渐袭来,从视觉到味觉,心情变得格外舒畅。没留意间,眼前的场景给人的感觉仿佛从工业文化回到了农耕时代,但见一边是青山,一边是绿水;山边公路直达远方,山上山下石榴清香,鸟鸣婉转;水流清澈,近年来,荆山镇利用“退网还湖”、“退耕还林”政策,充分利用芡河、茨淮新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产业,除了品尝农家菜、钓鱼、观湖、采摘石榴名果、赏绿树掩映美景,更惬意的还是沿湖漫步,呼吸清新的空气。行走在225省道芡河公路桥上,不经意间,看远处青山如黛,榴花似火,体验依栏处缥缈云层起,闲居之意境,偷得浮生半日闲,都市生活追求离尘而不离城的农家风味之旅,一应俱全。

新闻推荐

“一块田”改革改出脱贫路 □

2014年3月,在国家推行土地确权中,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东邵组邵志敏、邵东洋、邵志好等几位村民代表萌生出“干脆小田并大田”的想法,把本组过于分散、零碎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进行重新合并,形成...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