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怀诗” □马 杰
十年前沿淮的采风,感知“怀(远)诗寿(县)字定(远)文章”这一文化现象。为了深入探究怀(远)诗的成因,我借工作之便几次有意接近怀远当今文化名人,接触诗联学会领导,走近怀远这片无处不诗的土地。
今年8月1日下午,在怀远县诗词楹联学会,我获得一套六卷本凝聚当今怀远一帮乡贤心血的《怀远古诗选》四卷,《历代名人题咏怀远》一卷、《怀远古楹联选》一卷。这六卷书文,让我如获至宝,乘五路公交车由怀远河北新城,经涡河三桥至河南老城,转乘302路班车过荆涂大桥返回蚌埠市区。时光虽短,路途不长,而印象之深刻美好,怎么也挥不去。在近邻涡河入淮口的涡河三桥,举目东望,真乃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山环水绕,云雾蒸腾,渔舟穿梭河面,货轮结队远航,真乃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怀远处于淮河中游,淮涡交汇,清浊分流,荆涂对峙,峡列其中。澄清的白乳泉,幽深的卞和洞等一批天然美景,惊艳纷呈。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卞和献玉自屈求真的动人传说。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可谓亭台楼阁,寺观庙庵,泉祠墓榭,美不胜收。无处不诗文,无地不联语。
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史大都以水而兴,怀远概莫能外。涡河上游就有亳州和七朝古都开封。淮河上游有寿州和颍州。下游有泗州、楚州(今淮安)以及运河直达的扬州。南船北马是古代的交通工具。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或游历,或赴任,或巡察,多在此停留暂住,或换舟或易马。登临题壁,赋诗怀古的大有人在。
四季分明的气候,丰饶多样的物产,人口稠密,英才辈出,崇文重教,文化昌盛,尤以怀远石榴甲天下。晋代王氏,唐代胡曾;宋代欧阳修、梅尧臣以及苏轼父子还有黄庭坚多有登临,留下传世名篇。除外籍诗人外,怀远当地诗人的诗作也形成宫、宋、杨、林四大家。这正应了孟浩然的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具有超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培植民族精神的宝贵源泉,同时传统诗词又具有“美教化,易风俗”的良好功用。为了抢救这些稍有疏忽就会闪失的文化瑰宝,怀远县委宣传部下发文件,采取措施保护抢救,县政府拨付专款大力支持,县诗联学会通过攻关,征得省图书馆的支持,在不准复印、拍照、折页等严格要求下,学会安排责任心强的同志赴省图书馆,一边查询,一边誊写。吃最便宜的饭,住最简陋的旅馆。通过长时间艰辛的工作,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检索求证,可谓抽丝剥茧,集腋成裘,在长诗不便誊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抄录七律、排律、绝句,据不完统计,三年时间共征集诗词歌赋3000余首(篇),后进行甄别、核校,保留2800余首。
一批仁人志士在城乡穿梭,征集搜索,据赵允华老会长介绍,这仅是怀诗的“冰山一角”,难免挂一漏万。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以诗经、楚辞为发端,以唐诗为高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怀远,是沿淮的一个县,也是以诗著称以诗闻名的县,今人刘钦贤创办《淮风》也是鲜明的例证。可以说在我国以县为单位计,怀远是创作诗最多的县之一。从《诗经》南音开始,不同时代的诗人,竞相光顾这一方山水,赋诗唱和好不热闹。正是这样,才成就了今天我们谈论怀诗的空前盛况。
新闻推荐
图为和鼎轮胎生产线。千里长淮,奔流不息。千百年来,澎湃激荡的淮河水哺育了怀远这颗璀璨的淮上明珠,也赋予了怀远人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担当的勇气。而创新,正是对这种锐气和勇气的最好注...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