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赶丰收的脚步麦客

安徽日报 2015-06-19 16:56 大字

摄影报道\本报记者吴文兵

“三夏”时节,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驾驶联合收割机,不辞劳苦、不畏烈日,从南向北,随着麦穗成熟的节奏,追赶丰收的脚步,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丰厚的收入,他们被称为 “现代麦客”。相比过去老麦客一把镰刀走南闯北,“现代麦客”一般父子、夫妻、兄弟同行,驾驶收割机一路收一路走,是名副其实的“麦浪淘金者”,更是“丰收护卫队”“种田远征军”。

6月5日,怀远县陈集乡瓦一村外的田野里麦浪翻滚,来自灵璧县灵城镇的“现代麦客”张杰正与同乡带着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此作业。今年40多岁的张杰,干“现代麦客”这一行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年4月下旬,从安庆、巢湖以及广东、四川等地的油菜收割干起,再到六安、淮南的小麦,苏北、山东等地追赶夏收,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得七八万元。

“家里麦子也熟了,你快回来! ”6月6日,正在阜阳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尹光辉带着这次出来赚得的1万多元,连夜赶回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新河村,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地。“三夏”的皖北平原,机来机往。6月8日,濉溪县双堆镇祝庙村的吴岗、吴棒兄弟割完了自家麦子后,随着村里的跨区作业队正往宿州、徐州进发。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割麦如救火”,皖北平原上的这些农谚充分体现了夏收的紧张气氛。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而且夏收时节正好处于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天气变化十分频繁,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 “春争日,夏争时”,为保证茬口夏播作物秋季有足够的生长期,麦收也是越快越好。 “三夏”时节,“现代麦客”在丰收路上广受农家欢迎。

今年,安徽省已向农机手发放4.5万张《跨区作业证》和1.8万份《跨区作业信息手册》,对8万多名农机手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帮助检修联合收割机近10万台。交通部门开通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落实免费通行政策。石油企业已调配近80万吨农业用油,开辟农业用油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敞开供应。

“干这行虽然辛苦,但有市场、有需求,收入不错。现在买收割机国家给补贴,外出跨区作业,政府统一给提供需求信息,一路免收通行费,割完这里,我们马上往徐州去! ”吴棒干劲十足。

6月9日,在宿州市埇桥区夹沟接待站,农机管理人员招呼跨区作业的机手,提供作业信息。

接待站工作人员为跨区作业的机手提供最新作业地图。◆ 6月 5日早晨,在怀远县陈集乡,金色的麦浪翻滚,刚刚到来的机手还来不及休息就投入了“战斗”。▲ 6月5日深夜,在怀远县陈集乡,来自灵璧的农机手还在忙碌。直到凌晨,露水开始打湿小麦,他们才肯停下作业的机器。▲ 6月5日,在怀远县陈集乡,来自灵璧的机手张杰拿着GPS测量仪绕着地块转一圈,便得出了面积。▲ 6月8日,在埇桥区朱仙庄镇新河村,看着自家麦子收割脱粒,胡大婶的心终于定下来。▲ 6月8日,在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新河村,农机手全副武装辛苦劳作。◆ 安徽省的小麦收割已经完成,这支来自濉溪的作业队伍准备向江苏徐州进发。

本版策划:毕小健

新闻推荐

秸秆制肥引领肥产业绿色变革

秸秆做肥料,不仅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培育绿色肥料产业——■ 本报记者 范克龙 丰静秸秆制肥再度兴起,技术进步成亮点日前,记者来到蚌埠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的秸秆堆肥点,只见成...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