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区划 打破樊篱做强区域经济

江淮时报 2010-05-21 11:09 大字

随着200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的出台,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比,皖北现行行政区划显得过于分治,影响了社会资源等综合要素效应的发挥。

经济发展区域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二十世纪末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都起步于一系列的地区性实体。如何将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的行政区划在历史沿革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着重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设想和相关政策建议,一直是有识之士的关注热点。如果能将皖北的行政区划与周边区域经济的任督二脉打通,这将以利于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在共同探寻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找到切入点和兴奋点。

历史区划已阻碍经济发展

相对典型的是,凤阳县离蚌埠市仅23公里,离滁州市却有127公里。蚌埠市城市发展已扩散到了凤阳边界,离凤阳县城仅10公里,但凤阳县属于滁州市管辖,使得凤阳与蚌埠的经济一体化被嵌入了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了两地经济发展。而怀远县虽为蚌埠管辖,但其作为独立的行政建制,发展规划难以与全市统一协调。再如,萧县、砀山,处于淮北市的正北边,属于淮北市的经济腹地,但两县不归淮北市管辖。二是个别行政区边界犬牙交错。如八公山分属淮南、六安管理就是市际边界上最明显的例子。

省工商联课题组认为皖北的发展,首先要搞好总体规划。他们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除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皖北地区要给予重点关注外,省级专项规划和市、县两级各类规划对此也应高度重视。省工商联课题组认为,皖北要充分利用好此次规划的机遇期。

微调小格局,带来大发展

省财政厅也就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行政区划方面的协调性作过调研。他们建议将砀山县和萧县划归淮北市。省财政厅课题组的报告指出,淮北建市历史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辐射能力强。但淮北目前仅带一个濉溪县。由于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淮北城市的发展在空间上受阻。他们认为,将砀山县和萧县划归淮北市,既符合经济地理的原则,有利于淮北发展壮大,也有利于砀山、萧县更好地接受淮北市的经济辐射,加快自身发展。

寿县政协主席戴克奎则建议让寿县回归淮南。戴克奎认为,寿县与淮南在历史、文化上从来一脉相承。两地人民历来感情相通、交往甚密、人脉深厚。特色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符合皖北对结思路。由于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充分发挥,还造成了淮南与寿县无穷的相互之间争夺资源,使山容城貌受到破坏,历史文化被颠倒。戴克奎建议省委、省政府大胆采用皖江开发政策,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将寿县与淮南融入一体,不仅有利于做大旅游产业,更能带动寿县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工业的大发展,同时又能提高淮南中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品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高蚌埠的中心城市带动力

省财政厅课题组在报告中还提出调整蚌埠行政区划,将其打造成皖北区域经济中心的观点。此观点一出,即引起各方关注。

课题组称,皖北这些年来一直游离于发展的主战场之外,是因为皖北在全省经济所占的份额不高。而造成皖北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皖北发展缺少中心城市。也就是说皖北的振兴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

省财政厅课题组认为,综合比较下来,蚌埠则是皖北唯一能够承担中心功能的城市。蚌埠滨临淮河,京沪、淮南铁路,正在建设中的宁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合徐、界阜高速公路等在此交汇,是目前安徽省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在近代历史上也是皖北的商贸中心。蚌埠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实力仍是皖北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加快蚌埠中心城市发展已成为有关方面的共识。省委、省政府也已明确提出要把蚌埠建设成为皖北加工、商贸、科技中心城市。省财政厅课题组指出,但是城郊分割型的城市结构不仅阻碍了城区发展,而且也使蚌埠的整个空间发展受阻。从城区看,蚌埠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所谓“蛋白”包“蛋黄”的“同心圆”式的传统城区行政区划结构。目前市中心三个城区的总人口为77.2万人,但土地面积仅为71.9平方公里。从蚌埠的整个空间发展看,淮河北岸为河流冲击沙质地貌,不宜进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蚌埠唯有向东、西扩张,将凤阳县、怀远县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协力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试验区

宿州市政协最近就皖北的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即皖北应与周边地区协力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以下简称东部城市群)。即连云港、日照等港口城市和出海口,又有徐州、济宁等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体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并成为该区域的经济共同体,协力争取国家在该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拓宽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悉,“东部城市群”相关省、市一直在为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奔走呼号。苏鲁豫皖四省发改委曾于2007年8月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关于组织编制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请示》。宿州市政协认为,建立“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苏鲁豫皖四省关系极大,对这一区域中发展最慢、实力最弱的皖北诸市、县来说,更是关系极大。皖北地区要想“低谷崛起”,必须顺应国家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现实需要,合纵连横,协力申报建立“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否则,周边地区的 “城市群”、“产业带”就是一堵堵 “经济屏障”,一道道“项目封锁线”,皖北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宿州市政协建议省委、省政府可主动协调联络苏鲁豫三省共同做工作,积极申报建立“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政协可主动联络苏鲁豫皖四省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建立“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案;并邀请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对皖北乃至“东部城市群”进行考察,进一步呼吁国家将该区域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北各市政协也应主动协调“东部城市群”各城市,共同为申报建立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献计出力。

相关链接

何谓“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

新欧亚大陆桥东起我国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向西到乌鲁木齐,经阿拉山口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等国,西止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全长万余公里,是我国联系欧洲各国的重要内陆通道之一。 “东部城市群”既有连云港、日照等港口城市和出海口,又有徐州、济宁等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体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

该区域交通发达,可以通过港口及陇海铁路、高速路网和航空的畅通衔接建立面向全球的快速通道;“东部城市群”文化深厚、资源相近,可以有效整合旅游、文化、金融、生态等资源,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从发展的战略取向看,目前这一区域可以就农业生产中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各生产要素之间、涉农政策之间等脱节问题进行改革试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可以顺应国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需要,大力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广泛吸纳农民工返乡投资创业和农民群众进镇落户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对该区域矿产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培植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和金属加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形成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可以借助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新型服务业。可以利用村庄土地置换潜力较大、城乡劳动力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该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由于“东部城市群”在地域上既处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南北两个经济隆起带之间,又处于所在省区的边缘地带,已被挤压成一个明显的经济“断裂带”。在政策层面上,该地区既没有得到国家区域政策的特别倾斜,也没有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特别支持。近几年来“东部城市群”经济塌陷的尴尬局面已经引起苏鲁豫皖四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都力所能及地采取一些措施,以推进项目建设。“东部城市群”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拐点”,这也为申报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欧亚大陆桥东部城市群”完全有希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新闻推荐

“宣酒·我们的奋斗——2012安徽年度经济人物”揭晓

2013年 1月 31日晚,“宣酒·我们的奋斗——2012安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安徽新广电中心3600平米演播大厅举行。本次颁奖盛典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安徽电视台主持人罗彬、吴薇、吴...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