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走进社区 宣讲更接地气 服务更加精准 本报记者 吴媛媛

蚌埠日报 2019-09-24 07:42 大字

飘扬的五星红旗、挥舞的志愿服务旗帜、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9月23日上午,蚌山区陶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蚌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科技、文化、健康”志愿服务总队授旗暨区县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开启了蚌埠市“守初心、担使命、庆国庆”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的序章,300余名志愿者来到现场,为居民们带来多种志愿服务。

科技志愿者开着科普大篷车来了,带来的科普展品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将他们带入了神奇的科学世界。

“叔叔,这些回形针为什么跟着音乐跳舞啊?”

“回形针可以被磁场吸引,这个小舞台下方有个线圈,线圈通电会产生磁场。线圈两端的电压随着音乐节奏起伏变化,磁场也随之强弱变化,所以回形针也会跟着一会儿站立一会儿倒下……”志愿者翟久行耐心地为孩子一一讲解。他说,科普大篷车每年都要到学校、乡村等基层一线开展多次活动,自己也特别喜欢将科学知识与大家分享,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孩子们喜爱科普展品,老人们关注身体健康。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台前,陶山社区居民葛云霞刚量完血压,医生又嘱咐了她一些健康知识。葛大妈高兴地说:“年纪大了就怕高血压,今天听了医生的话放心多了,在家门口就能见到医院的专家,真是太方便了。”

台下服务颇受欢迎,台上精彩演出不断。在众多节目中,固镇县王庄镇理论宣讲志愿者吴一影带来的微宣讲《不忘走过的路开创乡村振兴美好未来》格外引人注目。吴一影家住蚌山区燕山乡,第一次回到家门口宣讲,她直言有些紧张:“这次面对的是家门口的父老乡亲,我对宣讲材料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内容主要围绕70年来乡村的发展变化。”

“从挨饿到自足,再到小康,70年来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说的是身边事,讲的是实在理,当吴一影说到蚌山区通过发展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时,台下的听众纷纷点头称是。

传理论、传政策、传文化、传文明、传科技,四支志愿者队伍带来的接地气、精准化的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整场活动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现场始终欢声笑语一片。

“作为一名光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我们将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欢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题……”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中国好人秦晓燕代表志愿者的发言,道出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现场久久萦绕,激励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不断为群众提供更接地气、更加精准的志愿服务。

新闻推荐

张蔡村的美丽蝶变

图为张蔡村一角水泥村道四通八达,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宏伟大气……走进固镇...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