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焕发绿色希望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达州日报 2019-09-20 09:29 大字

麻柳收机械化收稻谷。(龚其明 摄)麻柳镇机械化收稻谷 (龚其明 摄)

龙会花石岩村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达川区蔬菜主题公园 (邱霞 摄)

河市早春 (冉涛 摄)

●百节镇、马家镇的乌梅,万家镇的银杏,麻柳镇的生猪,九岭镇的青花椒,赵家镇的柑橘,双庙镇的蔬菜……说起达川区的现代农业,可圈可点的地方还真不少。

感受最深的是达州市九岭青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小江。他感叹道:“过去没规模、效益不明显。现在有规模了,我就改变过去传统种植方式,走绿色生态种植道路,也注册了‘麻蜀黍’商标,产品和基地也获得绿色产品和基地认证,列为全国名特优新名录库,产品非常畅销。总的来说,这条路走对了,今后我还要一直走下去。”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是达川区现代农业发展走的“四化”之路。该区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绿色、生态、富硒、农旅特色,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良性融合发展。着力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城郊休闲农业……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加速推进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为全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裕乡富民的新路子。

农旅合一 壮大产业增效益

达川区幅员辽阔,既是全省的农业大区也是人口大区,凭借邻近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围绕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景点和休闲农庄,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间套复合种植或创意种植,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等功能,提升产业融合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和增产增收。为此,达川区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支点的现代农业,链接210国道沿线的各乡镇,实施差异化功能定位,打造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提升示范带动能力,推进“农旅合一”。

上个月初,在福善镇莲花村,业主王剑正忙着给农户发放土地流转金。

“来,老罗你家土地面积是2.43亩,现金是486元。你看清楚了,把字签了,我把钱给你。”“谢谢了!”揣着手中的钱,老罗心里美滋滋的。

在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及当地党政的引导下,王剑返乡发展起了花卉种植、梅花鹿养殖。目前,他流转土地200多亩,养殖梅花鹿100多头。

“土地流转给他们,每一年的流转租金,按时发放给我们。”达川区福善镇莲花村村民柏在玉高兴地说道。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达川区福善镇围绕真佛山景区旅游开发,走农旅结合促产业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借助真佛山旅游开发,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引进业主种植苗木花卉、水果、花椒,以及精品水产养殖,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

“我在花椒地务工,每月有六七百块钱的工资,一年就有七八千块。我们七十来岁的老年人都干得下来这种活。”张相武说。

目前,福善镇发展樱花300亩、红枫150亩、青花椒500亩,建成10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1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实现年劳务输出500多人,农民增收1500万元。福善镇正朝着建设“孝善文化旅游名镇”的目标奋力迈进。

位于达川区双庙镇二东村的达川区蔬菜主题文化园占地面积1800余亩,主要设置了荷花观赏、儿童游乐、农事体验、水果采摘以及蔬菜文化展示等项目。每到节假日,城里市民携家带口前来观光游玩。文化园还具备教育功能,通过创意蔬菜雕塑、蔬菜产业文化墙、蔬菜高新技术展示区等设施,可向市民普及现代农业知识。

达川区还依托宽阔水面和渔业传统,以达川区宏达特色水产良种场、达县亮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整合周边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在江河健康养殖渔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创建集渔业产供销、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渔业示范区。

“我们区宏达特色水产良种场、亮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通过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初步验收。”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该区提质打造帝源、三江园、瑞福、百节乌梅山等休闲农业景点,培育省级农业主题公园2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个、市级休闲农业专业村1个,举办茶叶、蚕桑、安仁柚等采摘节活动,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收入达0.5亿元。

一镇一品 产业铺就致富路

在双庙镇达州市天王创意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人们没有看到粪污处理设备,却也闻不到臭味。“我们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解决了污染排放问题。”该基地负责人说,“现在基地共带动村里14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和务工……”

61岁的贫困户熊大华过去曾因养猪没销路、赔了本,现在政府不仅给他采购了生猪寄养在基地,还为他安排工作岗位。看到近期常有外地客商进村考察和订购生猪,熊大华对政府引进的扶贫产业信心满满。“等赚了钱,学好技术,再多养几头。”熊大华高兴地说。

“要把扶贫产业做实做细,让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这是每一个达川区农业人的工作取向和价值追求。

达川区一直以来依靠科学谋划,布局“一镇一品”,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双庙镇、麻柳镇生猪养殖,大风乡、亭子镇淡水养殖,龙会乡茶叶种植,马家乡、百节镇、石板镇万亩花卉苗木种植,万家镇、石桥镇、管村镇水果种植,九岭、罐子花椒种植,福善镇观光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各地贫困户通过扶贫信贷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增收有了门路。

此外,达川区还出台一些产业奖补政策,加大资金支持,提振贫困户参与产业致富的信心。

现代园区 开辟一片新天地

达川区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努力建设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该区按照“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和“多规合一”的要求,结合全区乡村振兴规划,邀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园区进行“布局合理、定位准确、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差异竞争”总体谋划,把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养生等产业有效融合,全区拟于2023年前规划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1个。目前设计单位已初步完成了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4个园区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创新驱动聚要素。一是邀请四川农大、省市农科院等院校和区农业农村工作专家50多人深入园区,推动特色产业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积极探索组织、管理、服务、模式等创新任务。二是积极推动2个省级龙头企业和3个国家级、10多个省级合作社、10多个省级家庭农场和100多个种植大户参与园区建设,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农业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建立e商城、电商平台、微帮商城50多个。四是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安排在园区,培训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200多人。五是加大对农业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先后引进硕、博生和社会乡贤等20多人投入园区建设。六是区级财政对当年成功创建为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园区的建设责任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奖励标准分别为30万、50万、100万、150万元;对用地、用水、用电给予政策扶持。

项目聚合强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先后争取各类财政项目资金1亿多元、吸纳社会资金近5亿元,在百节马家乌梅现代农业园区完成乌梅补植、更替、抚育和复壮;在万家银杏、麻柳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山前道路路基建设,麻柳烂泥湖村母猪养殖小区一、二期及大树镇竹林村生猪养殖小区一期整体工程全面完工;九岭罐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新发展花椒基地6000余亩,新开挖观光产业大道8公里、新建生产便道30公里,重要观览节点打造工作顺利启动。

打造百公里产业带。精心打造贯穿江阳—亭子—景市—百节—赵家—申家—草兴—渡市—龙会—管村—石梯—石桥—虎让的百公里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带。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花卉苗木发展为载体,着力建设以江阳乡—亭子镇—福善镇为核心的10万亩城郊农业示范园区;以百节镇、马家镇、景市镇、平滩镇为核心,着力打造10万亩乌梅产业示范园区;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着力打造赵家镇—双庙镇—木子乡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10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以申家乡、木头乡、草兴乡、渡市镇、双庙镇、龙会乡为核心,着力打造5万亩金银花产业示范园区;以九岭乡、龙会乡为重点,着力打造5万亩青花椒产业示范园区;以金檀镇、管村镇、石梯镇、石桥镇柑橘示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10万亩优质水果示范园区;以堡子镇、米城乡、虎让乡、赵固镇、桥湾镇为核心,着力打造10万亩米城大米示范园区。目前百公里产业带出具规模。同时以赵家镇农产品集中加工区为载体,精心打造现代农产品集中加工区。根据现有产业状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在赵家镇规划建设1500亩和麻柳镇、石桥镇、亭子镇分别规划建设500亩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区。

基础保障 筑牢发展的根基

“过去我们灌水和施肥需要30多个人,一起工作三到七天。现在可不一样了,只用一个人在系统前一点,就可以轻松搞定。”说话的是双庙镇桑葚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在自己的基地里建成了果园水肥一体精量灌溉控制系统和物联网综合控制中心,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实现了精准灌溉。

为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达川区一方面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基础保障建设。在开展科学技术引领方面,该区加大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引进多个果蔬、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新品种,以远程监控、监测和监管为手段保障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

在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方面,该区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8个、面积18.2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27.65万亩,预计总产量51万吨。

产权改革 增加农民获得感

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村民变成失地农民。达川区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召开全区清产核资业务知识培训会,指导贫困村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当地干部组团到外地学习取经,探索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股份合作社,实行股份“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期不变”的管理方式,逐步解决集体资产总额不清、股权不明等问题。截至目前,已聘请中农信达公司对该区确定的5个市级试点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清产核资工作全程进行试点,全区142个贫困村均已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作了统一规范的吊牌,现正全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截至目前,达川区已培育家庭农场374家、合作社789家,其中,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14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家庭农场12家。

耀眼荣誉 见证加快奔跑足迹

如今的达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在生态循环、质量安全、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全力打造农业发展的新标杆,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丘陵低山区加快奔跑的特色发展之路,获得了一系列殊荣。

达川区先后荣获农业部2017年度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单位称号、农情基点县工作被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通报表扬,获四川省第七届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沼气化区”、第三轮现代农业重点县(区);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赵-双-木蔬菜园区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达川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被市委评为2018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19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县;达川区20个村荣获省级“四好村”称号、95个村荣获市级“四好村”称号,居全市第一,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荣获全市一等奖、“四区建设”荣获全市二等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乡村振兴开局年”先进集体;达川区农技站站长王仁贵获得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本报记者 邱霞 刘欢

新闻推荐

三义村:苗木村的突围之路

高高的河坝子,将南北两岸分割:南边多山,河对岸就是平原,与宿州市接壤的固镇县任桥镇三义村就在这辽阔的皖北平原上。...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