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是哪里人? □陈 锐

淮河晨刊 2018-09-30 17:31 大字

陈胜作为一个平民,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拉开了抗击秦帝国暴政的序幕。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惊天一呼至今仍然回荡在历史的时空中。虽然起义失败,陈胜仍是历史的开创者。紧随其后的刘邦,在建立了大汉帝国后仍不忘陈胜之功,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陈胜的首义之功,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四百余年的大汉江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陈胜单独列传,给予了极高的历史评价。但是伟大的司马迁只简单地说:“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阳城在哪,引来长期的争论。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陈胜生地阳城属今何地,有四种不同说法,河南商水县,河南登封县东南,河南方城县东,安徽宿县湖沟一带”。虽然郭老采取了第一种说法,即“商水说”,但并未提供有说服力的论据。关于宿县湖沟阳城说,依据是《大明一统志》关于凤阳府条目下的记载:“阳城,在宿州南,秦县,陈胜生于此。”清朝光绪年间的《宿南志》记载“阳城,古地,在州东南,与蕲近。”记载最清晰的是明朝嘉靖版及清光绪版的《宿州志》:“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首领,凤阳府宿州湖沟阳城人”。这个阳城就在今固镇县湖沟镇浍河北岸中心村附近。湖沟先前属宿州,所以历代史志均记为“宿州阳城”。

历史的谜团,让今天的人们找不出更充分的史料来说明陈胜的故乡在哪,只能透过历史的枝叶藤蔓,寻找一些印记。

首先,从秦朝的征兵制度来看,一个成年人要轮流在郡县服兵役1年,在京都或边郡服兵役1年,当卫士或成卒。不服役时是国家军队的预备役人员,遇有战事,临时征调出战。《史记》记载当时陈胜一队九百人屯大泽乡,出发去渔阳(今北京附近)把守边关,因遇大雨,道路不通,迟到就会被杀头。陈胜等人因被大雨困在大泽乡(今宿州西寺坡乡)而起义,如果他是河南人,去渔阳戍边走到今宿州境内,显然绕了很大的弯路,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陈胜等在大泽乡集中,这里离湖沟非常近,陈胜起义时能一呼百应,说明他在附近有人脉基础和号召力。起义军的骨干也多为这一带人,如葛婴、朱鸡石是今符离集人。陈胜从起义到失败不过数月时间,失利后经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境内)向东退却,退却的方向直指阳城一带,这是他的家乡,有群众基础。这与项羽失败后退往江东的做法如出一辙。

在固镇湖沟至宿州蕲县一带,有关陈胜的遗迹比比皆是,如古蕲县、涉故台、雪姑墓、隐王庙、篝火狐鸣祠、鱼腹丹书湾、铁棍陈、七十二连营地等。故事传说更是不胜枚举,这充分说明了陈胜家乡父老对他的怀念之情,因此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

湖沟烧饼名声远播,当地老百姓就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就有附近的农民送去烧饼犒劳将士,骑马将士不慎将烧饼掉落在地摔成几块,烧饼又得一美名——“马蹄酥”。

今天,在距离湖沟很近的大泽乡,仍流行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雪花山的传说。

雪花山在距涉故台只有三华里的王寨村。说是山,其实只是两丈高的土堆。传说陈胜的妹妹陈雪花安葬于此。当年,陈胜吴广起义,雪花姑便在故乡阳城组织妇女辛勤生产,筹军饷,做寒衣,支援起义军。雪花姑常以自己劳动所得周济穷人,深得贫苦农民爱戴。

秦二世元年冬,起义军失败,秦军进攻阳城。雪花姑率领当地军民奋力抵抗,她每天身披红披风,手持双剑在城门前奋力砍杀秦兵。每次秦军发起攻城,守城的人们就射箭,投砖瓦、倒开水、掷火把,秦军要么被箭射死射伤,要么被砖瓦砸伤,或被开水烫伤。攻城十几天,死伤无数仍无进展。不料,这一天雪花姑被一只冷箭射中后胸,不幸阵亡,城被攻破。秦军把她的尸首挂在城外的一棵大树上,威吓百姓道:“有敢收殓埋葬者斩!”当夜,大雪纷飞,百姓忧心如焚,惦念雪花姑的遗体。谁知第二天早晨,雪停风散,雪花姑的遗体和那棵大树都没有了,眼前出现了一座五六丈高的大雪山。

新闻推荐

杨庙乡 强化监督绷紧纪律弦

本报讯(任志刚)固镇县杨庙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县乡相关规定要求,强化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