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银和七里村 □
为本村引进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为本村修建水泥路……一提到城关镇七里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陈道银,村里人对他的事迹总能说得上几条。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当家人”,陈道银始终把扶贫事业记在心头,用实际行动帮助当地群众拔掉“穷根”,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他当选为第二届固镇县脱贫攻坚“十佳帮扶带头人”。
9月12日上午,记者在七里村村部见到了陈道银。眼前的这位村书记,一身简朴的穿着与村民无异,尽管是初次见面,但聊起扶贫工作,陈道银就打开了话匣子,把一年多来扶贫的收获和想法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
“七里村地处固镇县城城乡接合部,发展大棚蔬菜和农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把产业搞起来,村里的贫困户就不愁脱不了贫。”2017年5月份,一来到七里村担任扶贫队长,陈道银就把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既定方针。很快,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占地100多亩,拥有39个蔬菜大棚和一个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基地在七里村拔地而起。“目前,我们将基地大棚出租给本村一种菜大户,大户再通过‘公司+合作社+订单+农户’的模式,吸纳13个贫困村民就业。”陈道银告诉记者,蔬菜基地的建设,不仅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道路,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一举两得。
王贤利年近70,他体弱多病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六口人全指望家里的7亩地生活,严重入不敷出,生活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陈道银上门做王贤利工作,劝其将5亩地用于蔬菜种植,缓解了王家的困难。“每亩地能增收一千块,再加上扶贫奖补,全年差不多能增收一万块。”王贤利说,如今老伴在基地里打工,出工还能赚80元,“亏了陈书记,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要好得多。”
看到产业扶贫初见成效,陈道银今年又引进了紫苏、藏红花两个种植项目。据他介绍,未来三年,这两个项目将吸纳数百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相比蔬菜种植,两个项目的前景和效益都要更好,我相信只要一心一意把产业做大做强,全村贫困户一定能在2020年前顺利脱贫。”陈道银说。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建设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也与群众出行便利息息相关。尽管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七里村道路条件越来越好,可部分自然村的村道依然是崎岖土路。为此,陈道银先后筹集和协调了70多万元用于改善乡村道路,让全村人享受到日常出行的便利。
原本,七里村陆洪组通往中心村只有一条狭窄的乡间土路,每每遇到恶劣天气,该组村民外出就成了大问题,“一到下雨天,我们这条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水要多深就有多深,泥要多厚就有多厚,简直没法走!大人出门要卷裤角,小孩上学要绕道,老年人根本出不了门。”回想起村道过去的样子,陆洪组村民王凤永至今记忆犹新。
2017年下半年,陈道银通过扶贫办协调扶贫资金为该组铺设了1500米的水泥道路,一举解决了该组村民雨天行路难的问题。王凤永告诉记者,自从村道铺设水泥后,村民雨天被困家里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而且由于道路畅通了,他路边的店铺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走路舒坦了,我们都很高兴,感谢陈书记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看到群众满意,陈道银感觉自己也很自豪,“狭窄的村道对经济促进可能有限,但对村民的出行影响巨大,能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我这个扶贫队长就没白干。”下一步,他打算为新铺设的村道进行周边绿化并设置路灯,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采访临近结束,当被问及扶贫以来的感受时,陈道银坦言扶贫工作虽然艰巨,但自己却信心十足。“扶贫攻坚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我们扶贫就是在做一桩大好事。”他说,未来三年,自己一定要帮全村的贫困户尽早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干警奔袭三百多公里赶到蚌埠市固镇县。在当地公安民警以及法院执行局执行人员...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