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蚌埠人健康水平如何提升 ——《“健康蚌埠2030”规划纲要》解读

蚌埠日报 2018-04-27 13:26 大字

□本报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当“健康中国”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成为建设“健康安徽”的行动纲领,“健康蚌埠”又将为淮畔儿女描绘怎样一幅“健康蓝图”呢?

一个月前出炉的《“健康蚌埠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将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健康发展,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优先评估健康影响”、“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保障人人享有可及、同质、高效、可实现、可负担、可保障的健康服务”……《纲要》用8个篇章、28章76小节、三万余字内容,为380万蚌埠人民夯筑了12年后的全民健康梦,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民生情怀。

其中,到2030年,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下降2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低到25%左右,公共场所实现全面禁烟等,用具体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为全民守护健康。

顶层设计

关键词1 全生命周期

【纲要摘录】

◎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

◎到2030年,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结构合理、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权威解读】

市卫计委主任刘雪洁: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人生命过程整个期间的整体卫生健康服务,是预防为主的治未病,以保证健康的整体性与生命的正常寿命区间,保证健康就是不让人体发生疾病,并不是某项单纯的对症治疗。我们提“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就是要全力构建面向全体居民,覆盖“生育、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医养结合、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是要形成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服务模式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发展重点由重治疗向重预防、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转变。

蚌医二附院运动康复中心主任岳建兴:我们的健康管理应该是终身的,是生命全过程的,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单单压到医疗服务上——不止是医疗卫生领域,还应涉及环保、教育、体育和农业领域。有效的、高质量的健康管理应该是把指导慢性病健康管理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开展起来,未病先防、以病防变,积极统筹协调体育、教育等领域与医学融合,真正做到“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管理的合力”。

关键词2“一刻钟”服务圈

【纲要摘录】

◎到2030年,实现居民“一刻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圈,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到2030年,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权威解读】

市体育局局长张亚: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为了给人们运动健身提供足够的场所保障,我们围绕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安排了一系列体育场馆、健身广场和活动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借承办省十四届运动会的契机,市、县(区)体育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其中,市体育中心、龙湖体育公园、体育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将于近期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怀远、固镇全民健身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涂山-黑虎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一期66公里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省运会期间将有10个中心城区街头体育公园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也将陆续向公众开放。全市街道、社区全部配有全民健身器材,农民体育工程已实现全覆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卫计委副主任齐玲: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城市,蚌埠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筑和完善“市级-区(县)级-镇级-农村级”四级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体系,到规划期末,全市主要卫生资源配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在省内居引领地位。特别在打造城市居民“一刻钟”、农村居民“半小时”到达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圈方面,加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

可行路径

关键词3 体医融合

【纲要摘录】

◎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体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专业体育指导人员分工协作,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权威解读】

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克玲:体育运动是健康促进的重要一环,体医结合是建设健康蚌埠的重要途径。为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将着力实施科学健身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的指导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7000多人。实施运动促进健康科技行动计划,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开展体质监测“五进”活动,出具运动处方,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全民健身+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提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的监管效率,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全民健身服务。

蚌医二附院运动康复中心主任岳建兴:疾病预防的最好方式是运动,全民健身现在已经兴起,但要把全民健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全民科学健身,还需要加强体育和医学的融合。两者融合解决的是全民健身科学化的技术核心,实质是:体育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体育运动方法“处方化”,使之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其内涵是将体育运动中的训练监控、康复治疗手段及运动营养支持等应用到全民健康中,以此来提高运动主体的生活质量。

两者如何融合?优势的资源又该如何最大化融合?说到底就是体育部门和卫计部门的融合。2017年市体育局与蚌医二附院合作共建的“蚌埠市运动创伤诊疗康复中心”,就是一个有益探索。

关键词4 中医药振兴

【纲要摘录】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打造一批融中医药养生保健、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养老养生旅游基地。

【权威解读】

市卫计委主任刘雪洁: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被肯定和推崇,为发展蚌埠中医药,我们明确了下一阶段思路:市中医医院和怀远县中医院要提档升级,达到三级中医院建设标准,组建1个市级中药制剂中心、创建1个省级中医名院和15个中医重点专科;实施中医药“四名”(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引进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并要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养生保健、中药产业发展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主要业态发展提出具体任务。

蚌埠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勇飞:《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蚌埠市中医药发展的思路,确定了蚌埠市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同时也给中医院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院将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医院总体规划布局,实现医院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功能进一步完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重点专科设备、急救设备、康复设备、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加强内部管理、学科发展、人才梯队、科研教学、中医药文化环境设施等各方面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医医院管理科学化、信息智能化、诊疗现代化、环境园林化、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成为皖北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

服务保障

关键词5 医疗保障

【纲要摘录】

◎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统一”。

◎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

【权威解读】

市医改办负责人刘志军:全民医保时代,医保政策不统一,参保对象待遇不统一,这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平。如何破除这种不公平现象,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各个层面都在积极探索。我认为未来的医改工作势必要加入利益博弈的环节:冲破行业藩篱,打通政策壁垒,建立医疗、医保和医药之间有效的正向利益调节和均衡机制,通过“三医”真正联动,使公平均等、提标扩面、正向激励、群众受惠等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今年,市医改办围绕医改和医保体制改革明确了60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实施“六统一”统筹推进城乡医保制度并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试点、以医保支付方式变革为支撑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等方面,这些都是健全医保体系、完善健康保障的具体抓手。

市医学会秘书长贾玉勤:医保改革涉及的内容,包括省级统筹、异地就医的费用结算、支付方式改革、大病保障,以及不同基本保险制度的整合。这其中,支付方式改革是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从规范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着手,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并适时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实行医联体、医共体内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探索按床日付费、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关键词6 家庭医生签约

【纲要摘录】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管理,突出家庭医生核心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权威解读】

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王力:推广家庭医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我们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政策安排。从2016年开始,国家在包括蚌埠市在内的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遵循“巩固数量、提升质量”的要求,重点在提高履约质量、管好慢性病、降低发病率上下功夫。以后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服务能力,逐步扩大范围,使家庭医生与辖区居民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最终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林:基层医疗机构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提供者,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目前,我们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为58.8%,重点人群有偿签约率达63.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但我们在签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基层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极易陷入“接不住”“落地难”的窘境,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托底基层医疗的行动时刻面临着医生不足、资源短缺等困难。在这方面,政府还需加大投入,必要时可以探索将医保基金的“防病”功能用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

新闻推荐

河坝下的倔强“鸡倌” □

河坝下,一个窝棚,三个鸡舍,一口井,还有一条狗。4月19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固镇县连城镇禹庙村采访该村脱贫户时,发现“主人公”张公银不是住在村里,而是在村南头的河坝子下,过着长期与鸡为伴“隐士”般的生...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