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
编者按: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让扶贫事业兴旺发达,多举措激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等靠要没出路,加油干才能脱贫致富”的观念,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变“被动输血”为“自主造血”才是关键。
近年来,固镇县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辖区各乡镇涌现出一批扶贫好干部、脱贫示范户、带贫主体,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榜样的引领和感召下,实现了脱贫摘帽,发家致富。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上述“扶贫明星”,让广大读者感受扶贫攻坚给基层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带来的可喜变化。
“上班抬脚就到,操作一学就会,工作时间自由安排,不耽误烧锅做饭,这么好的活哪找去?”
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固镇县城关镇溧涧村采访,说起自己眼下的工作,张春苗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该村的美斯达服饰公司扶贫车间不仅让众多的本村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更让不少贫困户坐在家里挣钱。
统一粉刷的白色外墙,全彩钢瓦覆顶,走进700多平方米的厂房,二十多个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每个人的身边都堆着大堆的衣服,剪线头、钉纽扣、串吊牌,各工种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众人的协作最终汇集成车间后部堆着像山一样的衣服。
张春苗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因为其丈夫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活,两个孩子都在上中学,生活的重负压得她有点喘不过气,一家四口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听到村里扶贫车间招人,我就过来了。每天只干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能赚2000多块,真的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和张春苗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贫困户陈来玉。年近70岁的他,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老伴早些年去世,四个子女有三人患病或残疾,其中一个儿子更是四肢残疾需要他照顾,“生活真的困难,都不知道到底咋办了。”回想过去,陈大爷难掩愁容。如今,他在这里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我以前当过裁缝,虽然现在腿脚不灵,但多少还能搭把手,一有空就来看看,总比整天闲在家里强。”
“我们的工种比较简单,随教随会,没有技术门槛,只要有时间谁都能干。”美斯达服饰公司总经理陈冬冬说,扶贫车间的工人基本上是村里劳动能力偏弱的老人、妇女等留守人员,主要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简单易操作的服装剪线、吊牌穿线、纽扣装钉等工作,全车间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每月计件取酬,“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我们会把待加工材料送到农户家里然后定时上门回收。”
据了解,自2017年该车间开办以来,已经吸纳了当地50余户70余人前来做工,其中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户21人,仅收入一项,车间的务工人员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惠及本村人口70余人。
扶贫车间一来解决了本村人的就业,二来也圆了陈冬冬的创业梦。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到外地打工,后来更走出国门在柬埔寨、越南从事数年的经营管理,近20年服装行业里的摸爬滚打,让他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能在国外独当一面的工厂管理者。不甘于一辈子打工的他,2017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刚好,他的这个想法与村委会的产业扶贫政策一拍即合。
“我们当时也在为发展何种产业头疼,一听到他回乡创业,大家的思路很快就清楚了。”村扶贫队长单民主说,经过一番讨论和政策扶持,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定点加工+家庭作坊”运营模式,陈冬冬的服装加工厂成为固镇县首批扶贫车间之一。
“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干,光带孩子不挣钱。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就能够挣到钱,多了不说,至少买菜够吃上几天。”采访中,一位女工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而在陈冬冬看来,扶贫车间在改善了乡亲的经济状况的同时,也解决了他的用工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各取所需,可谓一举两得。”就连溧涧村扶贫队长单民主也发现,因为在一起劳作,村里的邻里关系变得融洽了许多。
看到邻里乡亲们高兴,自己的事业也走上正轨,陈冬冬表示,将会逐步增大扶贫车间的工作量,以吸纳更多的周边群众就业,“只要是贫困户有需求,就会优先满足。”如今,他正在和周边村居洽谈,争取将扶贫车间推广到周边的村子,希望带动更多人在家里把钱给挣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顾徐)为进一步整顿规范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广大养殖户合法权益,根据省农委《关于做好假劣兽药查处工作的通知》精神,自今年三月下旬以来,固镇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组织检查组开展...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