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流动课堂”开在村委会

蚌埠日报 2018-04-09 14:34 大字

4月3日一大早,固镇县连城镇孟城村村委会前,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农民,一场春耕“流动课堂”马上就要开始。

在村部的会议室,来自徐庄组的徐其付招呼着大家坐下来,自己找了个靠近讲台的位置,

老徐是党员,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今天想要问的很多,俺得提前来,预定个好位置,跟专家靠得近些。”说起农技中心的专家,老徐直竖大拇指。

去年7月底,老徐家十几亩玉米在出穗期出现了倒伏,眼见着成片的玉米倒下去,却找不到原因,可急坏了老两口。“可多亏了市里面农技中心的专家们,大热天,俺们第一书记给他们请到地里,才知道要打矮壮素。”

“闺女,可能帮俺看看这个药的用量和时间到底在啥时候下地比较好?”老徐首先向植保站站长李文鞠提问。李文鞠告诉老徐,要在半个月后,在扬花初期,实施以小麦一喷三防为主的田管措施,夯实夏粮基础。

听了专家讲课,不少村民直呼长见识。“种了一辈子的地只知道白穗病,还不知道有专业的称呼叫赤霉病来。”坐在记者旁边的村民徐善文告诉记者,过去打药撒肥料靠经验,或者跟风,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心里觉得稳当多了。

种了一辈子地,却发现不会种地。今年徐善文家的小麦换了新品种,采访中,他说:“什么时候追肥,如何防病虫害,市场行情怎么样,心里都没有底。”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农民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模式方面需要更新观念。怎么种,也让越来越多像徐善文一样的“老把式”犯了难。

孟城村西边就是连城镇政府所在地,村民们延续着小麦、花生、玉米等大田旱地耕种模式,在开发区的工厂打打零工,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去年市农林委选派干部陈军到村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后,发现村里花生病虫害较重,为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他及时联系委属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农技人员入村实地查看,制定防治措施,赠送了一批防治药剂,发放到有需要的贫困户手中,挽回了村民的部分损失。

农业技术从纸上走进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沉下心来,认真为农民服务。流动课堂上,来自市植保站、土肥站和农技站的站长们结合当前春耕备耕,给村民带来了小麦、花生、玉米等大田种植最需要的农业科学技术,并把减量控害的理念带到农户中。“小麦一喷三防啥时候更合适? 返青肥什么时候追施效果更好?玉米一亩地种多少斤最好?……”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提问,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

在农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风口,踊跃的提问背后正是普通小农户对农业实用科技的渴求。对于村民来说,春耕“流动课堂”是这个春天最及时的惠农礼包。

新闻推荐

蚌埠市通报两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李景通讯员纪廉)为推动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严明扶贫工作纪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市纪委、市监委对查处的2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典...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