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返乡创业 ——王杰的帽子厂成为扶贫车间

蚌埠日报 2018-03-07 18:2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单鹏博

初春时节,万物更新。

在固镇县杨庙乡松南村志诚工艺品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赶制新年第一批订单。生产线上,机器声不绝于耳,不同的是这里的纺织工和压制工几乎都是残疾人。员工崔玉飞一手拿起刚编织好的软塌塌帽子,另一只手放在定型机器上,短短几十秒,一顶超有型的度假帽就完成了。“我的左腿截肢了,别的工厂都会问我能做些什么工作,我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特长,是王老板将我招进厂里,让我掌握这项劳动技能,现在能养家糊口。”按件计工,崔玉飞每个月工资有2500元。

“天气逐渐变暖,我们最热卖的就是这种度假帽,后期工人加上色彩明丽的花朵、清新的绿叶、丝带、薄纱等点缀,江浙沪地区和山东青岛是我们主要供货地,旺季一直持续到9月份。”志诚公司老板王杰说,他们从年初八后就开工了。

39岁的王杰,是一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四级残疾人,高中毕业后独自一人闯台州,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帽子厂当工人。“那时候真苦,一个小时2.5元,每天20多元。”因为出色的表现和比别人多学的文化知识,一年后他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两年半就做到了公司北区销售部业务主管。拿着可观的薪水,王杰想起了小时候的梦想——自己创业当老板。2004年他辞职在台州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因为厂区租金昂贵,只有十几万元启动资金的王杰只能从小作坊做起,作为曾经的销售主管开始他只瞄准大客户,把订单量不大的小客户放弃了,然而大客户只与有实力的厂商合作,整整一年,王杰只接到几笔订单,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

这一次创伤并没有击退王杰。2011年春节,看到年迈的父母,在了解清楚家乡的创业扶持政策后,他决定返乡二次创业。杨庙乡政府给予王杰的关怀让他感受到阵阵温暖,协助土地流转、减免税费,县残联还前后无偿给予他5.3万元的创业扶贫资金。在老家,吸取了之前创业失败的原因,他好好梳理了这些年来积累的人脉和客户资源,沉心研究市场发展趋势,从小客户入手,订单纷至沓来。就这样,王杰创业之路走上了正轨,公司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年营业额可达50万元。

“我是残疾人,更懂得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渴望。身体残疾没关系,只要付出努力、坚定信念,我们也能自力更生。”盈利后他先后三次捐资7万元用于村里道路的维护和修建。6年来,公司招聘的工人主要是本村的留守妇女以及残疾人,近年又吸收了十几名贫困户,乡里还把他的公司授予扶贫车间称号。

在四楼的电商工作室,20岁的贫困户张玉花因为年轻且可以熟练运用电脑,主要负责线上浏览今年流行的帽子款式,并记录下售卖价格,了解市场行情。“仅仅保持原有款式是不行的,我们还注重打造明星同款。我每年都去参加广交会,市场对帽子的需求量很高,做帽子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而美的创业项目。”在确保帽子质量的同时,对于包装程序,王杰也亲力亲为。“宽帽檐的大草帽,运输的时候帽檐容易压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首先给帽子套上袋子,再配套比较大的包装盒来固定打包。”看着一车车即将出厂发往外地的产品,王杰充满信心地说,“2018年将是一个全新的征程,不懈努力才是成功之本。”

新闻推荐

小旅客发病 火车临时停车救人 在固镇火车站停靠27分钟 患病男童转危为安已回家

本报讯(记者陈昂通讯员王梅文/图)近日,一辆途经固镇的旅客列车上,5岁男童突发疾病,急需下车抢救。固镇火车站接到临时停车调度后,立即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将小患者送往当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男童转危为...

固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固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