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集体资产 精准帮扶农户
■ 本报记者 丰静
3月20日一早,在固镇县新马桥镇胡洼村村南的设施蔬菜基地,一排排崭新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迎来了胡洼村20多个村民准时“上班”。大棚里种植的毛豆已经破土成芽,胡洼村设施蔬菜基地用工协会会长胡庆喜正安排村民给毛豆追肥除草。
“来打工的人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胡庆喜告诉记者。
去年,胡洼村整合利用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70万元,建设50个蔬菜大棚。其中,40个用于整体转租,10个转交贫困户生产经营,既增加集体收入,又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可谓一举两得。而在2015年以前,胡洼村还是个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
“与皖北大部分贫困地区一样,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胡洼村产业结构十分单一,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缺乏致富增收渠道。 ”胡洼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晓东告诉记者。 2014年10月,李晓东从蚌埠市委办下派至胡洼村,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首要任务。
李晓东与村“两委”对村内长期无效、低效利用的集体资产特别是土地进行摸排,集中力量盘活存量。在村民郭靖的鹌鹑养殖场内,郭靖告诉记者,为照顾父母和孩子,之前他在乡镇、县城周边打工,收入捉襟见肘,后来跟随亲戚学习了养殖鹌鹑的技术,可苦于没有本钱建设养殖大棚。村“两委”将废旧沟渠、坑洼地进行改造,建设了标准化的养殖棚,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租给郭靖。这样,村集体有了集体收入,郭靖也解决了养殖无场地的难题。 “如今,俺这个养殖场一年纯收入至少8万元。 ”
通过以资换股的形式,胡洼村用5亩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换取了一家山羊养殖企业300只山羊养殖项目5%的股权。去年,该村又争取社会捐资50万元建设了60KW的光伏电站项目。今年3月4日,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胡洼村从集体经济空白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
归纳分类,一户一策。针对赋闲在家的青壮劳动力,胡洼村设立外出务工信息中介站,在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基础上,组织技能培训,为其介绍适宜工作。
村民郭加响一家共11口人,人多地少,整个家庭一贫如洗。村“两委”将郭加响的家庭分成了四户。村里利用市扶贫专项资金为郭加响新建了蔬菜大棚;大儿子因其全家无劳动能力,帮助申办了低保;二儿子由村里的能人带至杭州打工;三儿子在蚌埠的一家饭店当厨师。 “实践证明,一户送出一个‘打工仔\’,基本上就实现了脱贫。 ”村委会主任胡中华说。
胡洼村对于因各种缘由无法务工的贫困户,结合个人意愿,对其发展的养殖、种树、危房改造给予补贴,最高补贴每户6000元。
2015年,胡洼村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引进社会资本建设50亩的设施蔬菜项目,加上扶贫资金建设的50亩设施蔬菜项目,蔬菜种植基地日常用工达20余人,高峰期达100人。村里的创业青年们也建起了2家木艺加工公司、1家农场、2家合作社、1个养殖场,一批留守妇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成了村里的农业产业工人。
·编后·
胡洼村针对一户一策的帮扶,始终把握一个大原则,就是脱贫关键看增收,通过“鼓励外出务工,送出一批”“基地就近投劳,吸纳一批”“扶贫专项资金,补助一批”“民生保障政策,兜底一批”等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寻找致富途径、挖掘致富潜力,将扶贫项目做成了扶贫产业,使得胡洼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可持续。
新闻推荐
到2017年,县城人口将占县域人口的30%左右;到2020年,预计县城人口可达到县域人口的三分之一,县域人口将逐渐向县城集聚。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县城要加大水冲...
固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固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