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五个到位”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本报百色讯百色市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工作从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推进较为顺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完成市级验收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9月中、下旬,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核查工作组,通过抽检的方式对百色市田东县、靖西市、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进行全方位核查,经核查组综合评定,百色市达到优秀等级,顺利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生态优先原则坚持到位。在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百色市紧紧把握中央提出的生态优先的改革原则,以保护生态作为国有林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全市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全部纳入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整合后的17家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二类以上的事业单位,其中有3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14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全市国有林场由原来经营性的单位转变为以保护生态为主的事业单位,生态保护和培育主力军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编制经费核定到位。在市、县级事业单位编制有限、安排编制压力大的情况下,市、县级编制部门从保生态的大局出发,根据各个林场当前职工人数和管辖面积、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情况,科学合理核定国有林场的事业单位编制,用于原体制内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场职工入编上岗。市、县财政部门也在财政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将核定的编制全部纳入本级财政全额保障,财政全额保障率100%。据统计,编制部门根据林场的面积和资源管理需要,重新核定了全市国有林场财政全额人员编制1003名(含动态管理编制),财政全额编制比改革前多928名,比改革前财政全额编制比例提高95.2%,同时对部分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全部清理归位。国有林场职工都按照政策规定纳入机关事业社保统筹管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护林员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100%。
散小林场整合到位。本着精简高效、降低成本、规模管理的原则,相关县对辖区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田阳县对本县的3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成总面积12.6万亩的田阳县敢壮山林场,平果县对本县的3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成总面积8.3万亩的平果林场,西林县对本县的4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成总面积87.6万亩的西林县王子山国有林场。全市2017年参加改革的22个国有林场优化整合成15个,精简了7个,精简率31.8%,比全区国有林场整合精简率高出了16个百分点,是全区国有林场改革优化整合力度最大的市。
富余职工安置到位。富余人员安置是本次国有林场改革重中之重的环节和任务。由于全市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有限,编制部门核定的国有林场编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在职职工的入编需求,在改革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职工不能进入到体制内管理,成为国有林场改革的富余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百色市各级各部门严格本着“保生态、保民生”的改革宗旨和“因养林而养人”的改革原则,采取多种安置措施解决这部分职工的保障问题。田林县将未能入编的原体制内80多名职工安置到各乡镇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执行编外管理,他们的待遇与编制内人员待遇相同,并明确退休后进入企业社保,企业社保与机关事业社保的差额部分由县财政补平;为解决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平果县在核定给平果林场98名目标编制的基础上,追加了60名动态编制,用于未能入编人员动态管理,待遇与目标编制内人员待遇相同,明确退休后全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社保;乐业县、田东县也采取了动态编制管理的办法解决国有林场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据统计,在这一轮改革中,全市共完成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安置552人,其中离岗退养84人、提前退休7人、政府购买服务115人、其他途径解决346人,安置率达100%。
森林资源保护到位。随着国有林场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转变,保护森林资源成为国有林场的主要职责。为履行好这一职责,全市各国有林场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本林场2017~2020年的森林经营方案,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同时制定了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场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回收国有林场林地的措施和方法步骤,依法规范收回出租国有林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收回被侵占国有林地。目前,全市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当中,林场回收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据统计,2017年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比2015年增加76.4万立方米以上,2017年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0%以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质量明显提升。
□杨绍吉廖英良陈秦
新闻推荐
力争贫困户每户有5亩以上种植类产业,每个贫困村村集体有10亩以上特色产业园 西林县逾九成贫困户获产业覆盖
本报西林讯(记者/韦继川通讯员/韦素雪)“我利用政府补助购买了60个蜂箱,去年养蜂收入达3.4万元,全家实现脱贫摘帽。”11月1日...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