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贫困村集体经济迎来收获季

右江日报 2018-11-16 09:07 大字

本报西林讯“这满满一车的贡柑有18吨,明天下午就可以到成都了。”11月11日,笔者来到西林县那劳镇那宾村金桔利贡柑园,产业能人邓迎春正组织村民忙着摘果、装箱、称重、发货……“园子里的果都给成都客商预定完了,价格高于预期,首批30万斤已经销售一空。”邓迎春高兴地说道。

近日,西林县首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果园迎来了开门红。可事实上,在挂上“西林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这块牌子之前,身为“金桔利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邓迎春是忧心忡忡的,因为合作社不仅缺钱,还缺土地。

2017年年初,合作社迎来了发展机遇,西林县出台了一系列壮大集体经济的惠农政策。该县决定选取金桔利果园作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整合产业发展资金345万元为23个贫困村购买230亩果园作为村集体经济资产,并以购买托管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收成后的分红将作为这23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据悉,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村”的发展模式,不但解决了贫困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缺少项目载体的问题,同时为合作社注入了发展资金。随着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土地的流转,产业园的面积扩大到了450亩。

此外,由政府牵线搭桥的300万“沙糖桔贷”等扶持措施相继落实,更是有效缓解了科技化水果管护等燃眉之急,为此,贫困村集体经济果园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以前我们的村集体经济为零。这两年我们和其他22个贫困村一样,每年都能得到1.5万元的土地返还租金,明年开始还增加到2.1万元每年。此外,我们村还另外有4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参股产业园,前4年村里每年按照本金5%的比例收益2万元,后8年每年按照本金10%的比例收益4万元,合同期满后,除了本金,村里还可获得40万元的收益。”那宾村村支书岑强站在一块展板前,激动地介绍着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账”。

岑强的自信是有依据的。贫困村通过这种入股方式只分红,不需要承担本金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性。作为“中国沙糖桔之乡”的西林县,柑橘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育苗、种植、管护到加工、推介、销售等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高品质产业链,销路不愁,价格有保障。11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现场,西林沙糖桔、贡柑倍受欢迎,全国农产品采购商、批发商、电商纷纷订购。当日,总采购量达13.9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56%。

“明后年才是丰产期,到时候市场前景会更好。村里的经济有了积累,我们将继续把资金投到休闲、高效特色农业中,把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这条路走下去。”对于未来,岑强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信心。

“精准脱贫说到底就是让农民多挣钱,一看村集体经济有没有壮大起来,二看农民的钱包有没有鼓起来。”那宾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洁明介绍说:“依靠产业果园,那宾村不仅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质的飞跃,也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果园共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70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2人,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目前已经有8户贫困户通过在这里务工实现脱贫。看到了希望,农户自然会将果园当成自己的事业,思想也会跟着蜕变。”

2017年,那沙屯贫困户王亚孔将自家的1.3亩土地租给产业园并在这里务工,他每年除了可获得1300元土地租金之外,还能得到20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以前在外务工,我觉得生活没啥盼头,现在就在家门口干活,收入稳定有了存款,还学会了种植管护技术。明年我要在那里建一个果场。”王亚孔指着对面的一块地,雄心勃勃地说道。

西林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果园的开门红,是该县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该县94个村全部有集体经济收入,全县44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6.25万元以上,50个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15万元以上。□黄志安

新闻推荐

西林农村商业银行开办代理抵押登记业务

本报西林讯近日,西林农村商业银行与西林县国土资源局签订《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授权合作书》,并成立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