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梅”的软心肠
王春梅
□本报记者 龙 潇 文/图
有人说,信访工作是“机关第一难”,信访干部更是“第一受气官”,但西林县纪委监察局信访室主任王春梅却把这么一份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且一做就是15年。面对接访群众,她有着一副热心肠,笑脸相迎,端茶让座,好话暖心;面对违法违纪的人,她有着一把敢于碰硬的“硬骨头”,“既然做了这份职业,就不能怕得罪人”……
就是凭着这样的“软”与“硬”,15年来,王春梅受理群众信访案件不计其数,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在平凡的来访接待、投诉受理、综合协调、信访统计、信访督办和回复的日常信访工作中,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接访:耐得烦 忍得住
“不急,先坐下来喝杯水,有什么事慢慢说。”4月10日上午9时10分,信访室匆匆来了一位村民,反映村里退耕还林补助发放存在问题的事,王春梅笑脸相迎,递上水杯招呼对方坐下,等其情绪稳定了才开始谈话。
“接访先倒一杯水,这是最起码的。”1999年,王春梅从普通干部转为乡一级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当时已36岁,但作为一名“新人”,为尽快熟悉业务,她总不忘挤出时间认真学习中纪委、监察部颁布的纪检监察重要条规、文件,看熟看透,并善于借鉴和应用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像学生似的向老前辈请教,不到两年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2005年者夯乡撤并乡镇时,王春梅从乡镇纪委调到县纪委监察局信访室工作。纪委信访室是一个与上访群众直接触的窗口科室,上访者形形色色,素质千差万别,有无理取闹的,有反映诉求得不到满足就漫骂接访干部的。面对这些,王春梅常用“热情+耐心+甘当出气筒”这三大法宝来应对。
去年的一天下午,王春梅在办公室里接访一位年纪较大的来访者。来访者被人举报侵占群众物资,王春梅和其他工作人员经调查发现确有其事。约谈中,对方情绪激动,直嚷着要他们出具稽查报告。王春梅解释说,按照程序他们只有向署名举报人出具书面答复的义务,他提出的诉求不合理。没想到,对方不但不听她的解释,还用手指着她破口大骂,最后竟用王春梅倒给他喝的茶水,直接泼到她身上。来访者的过激行为,让王春梅很是委屈,但她仍好言相劝,最终把事态控制到最小范围。
让王春梅的同事班海勇印象最深的是:王春梅的丈夫刚去世不久,她和另一名干部约谈一名违纪的单位领导。虽然在约谈中,王春梅做到有礼有节,但却遭到了约谈对象的无理谩骂,说她做人太可恶、爱整人,最后把父亲和老公都克死了。听着这些荒唐而伤人的话语,王春梅想到了刚离世的爱人,想到了因患病而离世的父亲,心里充满了悲痛,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几个同事知道后,愤怒不已,纷纷与该领导理论。没想到,慢慢缓过神来的王春梅反倒把大伙劝开,含着泪水坚持把约谈进行下去。最后,也不带一丝个人偏见,对约谈对象作出公正的处理意见。同年,几位群众因地皮纠纷,找到王春梅。了解到被举报人的地皮是在拍卖时购得的,且土地证、建房许可证齐全,王春梅便和他们解释,被举报人的地皮取得是合法的,依法不能胡乱处理。几人一听,立即骂她没有能力,官官相护。无论对方骂的话有多难听,王春梅依旧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解释,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又来了六七个人,一来就吵吵闹闹,说王春梅包庇被举报人。面对对方的无理取闹,王春梅依旧耐心劝解,并逐一倒水给他们喝,劝他们这样闹不是办法。可对方还是不罢休,每隔几天就来一次,有时一天来两次,每次王春梅都礼貌接待,耐心解释,对方闹了一段时间,才消停下来。
“经常挨骂,有的不只骂你还要骂你家人,什么难听骂什么,说不难过是假的,但我是一名纪检干部,不能与他们争吵,吵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王春梅接访时“热心肠”、“耐得烦”、“忍得住”是同事公认的,不少上访者都亲切地称她为“姐梅”。
查案:耐心责任心“双心齐下”
王春梅的热情、耐心不仅体现在接访上,在查案时也是如此。
2000年的一天,正在为重病的儿子四处求医寻药之时,王春梅接到信访案件,某村一村干盯着移民搬迁征地补偿资金这块肥肉,私自虚报被征田地测量面积,冒领移民田地征地补偿资金。为取得实证,王春梅和挂村工作队员翻山越岭入村入户进行调查,但由于其所征田地已被挖掘平整,征地原状遭到严重破坏,案件调查进展不顺。当时,王春梅还是纪检监察新手,碰上这一棘手的案件,无疑带给她很大的压力,但她不断鼓励自己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多次到村民家中调查,并采用“思想攻击法”,把国家的有关政策,把党员、村干部的相关义务、权利与责任,对触犯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后果等一一解释清楚,让信访对象主动承认错误,交待事实原委,上缴虚报冒领资金。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攻下难题,让这名村干主动交出冒领的三四千元征地补偿金。
在十几年纪检监察生涯中,为了把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山路十八弯”王春梅没少走。
2007年,西林妈蒿几户村民因拿不到危房改造指标,反映到了纪委信访室。王春梅和同事去调查途中下起了大雨,正好车子也出问题开不动,为不影响工作,他们决定冒雨前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那个村,村民看到被雨淋湿的我们都很感动,说想不到那么大的雨我们还会赶去。”经过实地了解,王春梅一行发现这几户村民确实不符合申报危房改造的条件,便把相关的政策解释给村民听。想到因为自身对政策的不了解,让王春梅等人淋着雨白跑了一趟,村民们很过意不去,一直把他们送出村口。
王春梅说,信访室接访的多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如危房改造补助、低保、土地纠纷等,很多群众对政策理解不清楚,常出现乱举报或者一些群众因胆小怕事,举报后工作人员下去调查,他们又不配合等情况,面对他们,急不得更气不得,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
“信访部门是纪检监察联系群众的窗口,做不好信访工作,就没办法向群众交待。”虽然信访工作室只有王春梅一个工作人员,但她从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信件在自己手里积压。“今年第一季度除去直接到信访室上访的,还收到了22封反映问题的信件,处理调查起来工作量很大。”坚守信访一线,王春梅用她的热情与耐心、细心与真诚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感动了许多群众。2006年以来,王春梅亲自主持初核信访件305件(次),初核率96.89%,办结率和反馈率达96%。为委局机关提供案件线索35件(次),化解矛盾31起,先后有32名违纪人员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核查举报失实信访件40件,年均接待业务内和业务外来访群众80多人(次);仅2010年,审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4件,审结案件24件,审结率100%;受处分的党员、干部17人。
王春梅付出的辛劳,换来了满满的褒奖。2004 年王春梅先后被评为市、县级“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县级“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1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
梅绽一枝春
□本报评论员
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王春梅只是一个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着本职工作,就像她自己说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平凡中彰显不平凡,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小草的精神,更透出一股梅的特质。
如梅之德。作为一线信访工作人员,王春梅每天要与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员打交道,有懂法律政策、讲道理的,也有不懂法律政策、情绪激动、蛮不讲理的,听到的多是叹声,骂声,怨声,甚至是侮辱诽谤。但她始终保持着一副热心肠,对来访者笑脸相迎,端茶让座,耐心地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记清,把权利义务讲明,把法律法规说透,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为了查清案情,她翻山越岭,加班加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责任心与耐心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感动了许多群众。坚守信访一线,她从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信件在自己手里积压,把好信访工作第一关。
如梅之骨。在王春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惧风雨,不畏严寒,至刚无欲的傲骨。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矛盾和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面对阻力和干扰,她不乱方寸,挡住阻力,不做老好人,不做护短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把工作向前推进;面对威胁与恐吓,她不屈服,不退缩,敢碰硬骨头,直言“做了这份职业,就不能怕得罪人。”面对诱惑,她断然拒绝,始终以“行得正才站得直”自律。
如梅之香。在王春梅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隽永远袭的坚强与大爱。面对瘫痪丈夫,她无微不至地照顾,5年时间的1800多个日子里,丈夫的吃喝拉撒全靠她照料,可她从无怨言,“只要能让他多活一天,我再怎么累都愿意。”王春梅的爱不只给了家人,还给了不少农民“兄弟姐妹”。她是西林县西平乡八桥村贫困户黄乜能一家的“阿姑”,平时送衣送物,买种子、买化肥缺钱她都掏腰包补上。她工作过的者夯乡群众也忘不了这位热心的干部,有困难找到她,能帮的她都尽力帮上一把。她把他人的冷暖挂在心头,而对自己和家人,哪怕是为了最疼爱的儿子与妹妹的生活和前途,她也没有丝毫动摇过“公私分明”的坚守。也正是这种坚守,让她的“香”香得更动人,更久远。
不与牡丹争花首,不与玫瑰争美丽,梅花或许朴素得有些平淡,王春梅身上也没有传奇的色彩。这个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小人物”,在平凡和奉献中闪光,带给了我们“无声胜有声”的示范与感动。见贤思齐,让我们在感动的路上,不断创造和传递更多的感动,像梅花一样,赫然挺立散发出独到的香气!
新闻推荐
壮戏《君臣对审》。 彩调剧《玉莲寻夫》。 “只要见水源,驮娘走也值;顺沟又爬坡,有娘陪心暖。”7月1日晚,西林县句町文化艺术中心内,那劳镇歌手优美的驮娘江调山歌刚唱罢...
西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