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别麦秆花篮喜列百色非遗名录 □莫雪丽

百色早报 2014-05-02 01:05 大字

 

日前,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百色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田阳县巴别乡麦秆花篮项目当选。

早在四百多年前,巴别乡三坡街就有编制麦秆花篮的习俗,每逢端午节,当地居民手提花篮,盛着五色糯米饭、水果、鸡蛋等食物,三五成群,外出踏青、对山歌。随着贸易流通和手工制作工艺不断改良提高,麦秆花篮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20世纪70年代是巴别麦秆花篮制作发展的高峰期。1972年,巴别传统麦秆花篮手工制作品曾被田阳县外贸局作为外贸出口工艺品外销,当时曾经出现有用27个花篮换取一台前苏联产的中型拖拉机的情况,可谓一大奇闻!

编制巴别传统花篮的主要原料为精选的小麦秸杆。巴别麦秆花篮型号分小、中、大三种,样式有方、棱、扁、圆等,可编制出缕空、麻花等多种变化造型。巴别麦秆花篮手工编制人员多为20至30岁的女性,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等原因,原来从事花篮编制的从业人员大多已另谋出路。目前在三坡街能够继承麦秆花篮编制技术的手工艺人仅剩10人,每年群众自己编制用于馈赠朋友的花篮也仅有100个左右。为使麦秆花篮这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得到传承,通过技术改良更新设计,先后开发出巴别花篮、草帽、笔筒等麦编系列产品,在广西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银奖。

巴别麦秆花篮作为田阳县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传承至今,延续了壮族古代的民间编织艺术,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技艺,对壮族民间艺术和壮民族的社会发展史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弘扬优秀壮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对地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田阳县将继续申报巴别麦秆花篮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新闻推荐

6岁重度地贫患儿骨髓配对成功 40万手术费愁煞“80后”单亲母亲 □本报记者 吴东萍

“帮帮我女儿吧!”近日,田阳县洞靖乡桥业村林基屯的一名“80后”妈妈黄环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称她6岁的女儿是一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几年来一直要靠定期到医院进行输血和排铁来...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