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美容——绞面
绞面(资料图)
□凌秀香
广西壮族民间流传着一种修面美容技艺——绞面,壮话叫“欧雅”。就是用两根细棉线绞除脸上的绒毛以及修整眉毛,使人的脸部皮肤容光焕发。
人的脸上都长有绒毛,远看似无,近看还真不少,稀密、粗细因人而异。这些绒毛有煞脸部美感,有碍于脸部清洁,尤其是有碍于化妆。给脸部上粉抹脂时,因绒毛的存在,粉、脂老抹不均匀,化妆效果总不尽人意。而从古至今女人天生就爱美,于是就滋生了这么个美容术。
绞面既经济又实惠,方法简单:首先在来者脸上涂一层粉,由于毛孔分泌出油脂,脸毛沾有油脂变得滑溜溜的,棉线不易绞住。上粉,一是加粗绒毛,二是增加棉线与绒毛的摩擦力,使绒毛更容易被绞除。这些粉要么是爽身粉,要么是痱子粉或化妆粉,古代没有这些粉,用火灰代替。之后,绞面者手持一根细棉线,嘴巴咬住线的一头,右手捏住另一头,左手捏住线中央,打几个绞,这样一根线就变成两根交叉的线,那几个绞就是交点。交点是可以移动的,靠左手的五指张合来移动。交点放在来者的脸上来回移动,就能绞掉脸毛,也能拔掉眉毛。一次绞面用时约一个小时。绞面后,皮肤光滑,容光焕发,心情也就跟着愉悦起来。
据说,绞面是古时待嫁女出嫁前的必修课。古代女孩在出嫁的前一天在母亲或姑、嫂的帮助下,精心绞面一番:一则美容;二则寓意卸掉晦气,以全新的容面踏入婆家,迎接新的幸福与希望。
从前的妇女们个个掌握绞面这门手艺,只是技艺等级不同而已。起初只是互助,左邻右舍、街坊邻居你帮我除、我帮你除,两三个月除一次。后来有些慧眼识商机的人悄悄兴起这小本生意。收费从过去的一、两块慢慢涨到三、五块,现今十块。田阳县最先兴起的恐怕要数田州镇桑园街的三婆。三婆是该县城有名的绞面婆,城里、周边许多人慕名而来。多年前,笔者曾经目睹三婆的绞面风采:认真、细致,花甲年纪的她动作娴熟得让人惊叹;她还能根据人的脸型决定眉毛的粗细,弯度,长短。她和蔼可亲,技术精湛,收费低,所以客源络绎不绝。街坊邻居见了纷纷效仿,于是桑园街兴起了绞面点。
如今,三婆八十多岁了,由于视力不好,她早已放弃老本行。和以前相比,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更不愿学这行,桑园街如今也仅存有两三个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美容技术的提高,从前非常普遍的绞面默默淡出人们的视线。这项依靠口口相传的传统绞面技艺,如今仅存于老城深巷,濒临失传。
多么希望壮族古法绞面美容术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弘扬并加以规范,使其融入新兴的美容行业。
新闻推荐
鲜花店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鲜花。 □本报记者 李海雁 文/图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在青年男女的期盼中悄然而至。在百色,各类七夕的促销广告随处可见...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