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阳万余群众受益“坡改梯”

广西日报 2012-02-29 19:27 大字

本报田阳讯 (记者/曾铁强 通讯员/李红军)连片整齐的梯田,番茄油绿茁壮,中间挂有许多用来防治病虫害的黄板和性诱器,滴灌设施正把水送到土壤里。这是2月22日上午记者在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看到的景象。

“这是‘坡改梯\’后取得的好成效!”新立村委副主任马兰梅介绍,以前,这一大片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只能种植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坡改梯”后,群众把土地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千禧”、“金币”、“王妃”等优良番茄品种,得到一笔土地流转补偿资金外,还在承包地做工,再赚一份工钱。

“坡改梯”是田阳群众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俗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该工程主要是在地形陡、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连片耕地修建“墙、沟、路、池”等配套设施,把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从而增强耕地抵御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田阳县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9.9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是广西三个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该县高起点做好规划,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投入实施坡耕地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整合技术资源,推进“山、水、田、林、路、村”同步治理,请专业施工队伍统一施工,对道路、管网、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整体推进;突出坡耕地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四个结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项目建管机制、产业合作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土保持治理制度等五项制度,让综合治理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过综合治理后,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在共联屯坡改梯番茄种植示范点,农民用水者协会副会长李日初拿用水卡在智能水表上一刷,立即有水通过管道灌溉到番茄地里。“农业灌溉用水0.5元/立方米,一刷卡就有水了,用多少由自己控制,很方便。”田阳县相关部门还指导村屯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把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协会,实现了一户一表、按方收费,并初步形成良好的水价机制。

据了解,2010年以来,田阳县累计完成投资6600多万元,对坡耕地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梯田1.26万亩,并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以打造高效特色农业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治理新模式,近1.1万名群众受益,人均直接增收1000多元。

新闻推荐

漂亮的救助

本报记者覃理本报通讯员李红军廖献美崔蝎朝受第8号台风“韦森特”影响,7月24日至25日,田阳县南部山区普降大到暴雨。25日凌晨,坡洪镇出现大暴雨,坡洪河、古美河水位暴涨,坡洪镇局盛村发生内涝...

田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