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三秀”的家乡教育情结□李建忠
所谓“西林三秀”是指民国年间木顶村的农最荣(原名农朝荣)、定安镇(原西林县城,现属田林县)的农绍朴(又名农姚典)和那劳村的韦家瑞。由于他们在当时都是西林县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且又有影响力的才子,故被时人称之为“西林三秀”。
受岑春煊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清两广总督岑春煊乃云贵总督岑毓英之第三子,西林那劳人,时称岑西林。教育救国是岑春煊的主要思想之一,为了实践他的这一思想,他在全国各地先后创办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之后,岑春煊还在西林县设立了一项教育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西林学子到外地读书、考试的交通及路上吃住等费用。当时,西林县许多有志于到外地求学的青少年们,无不得到了这笔基金的援助。因此,根据基金所提供的资助,“西林三秀”中的农绍朴、韦家瑞分别到南京、上海等地读书,而农最荣则去了香港。
在家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西林三秀”在外地学成之后,尽管都有机会在外地做官,特别是农最荣开始曾被派驻安南(即今越南)从事外事工作,但是他们很快便回到自己的家乡西林县长期甚至终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贡献。
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农绍朴除了担任过教育科长之外,基本上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韦家瑞则长期在那劳小学和皿帖小学教书。为了使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笔墨等学习用具问题,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毛笔和墨汁,免费赠送给那些特困生,使之完成学业。
农最荣回到家乡后,县政府原本聘用他在县、乡政府从事行政工作。但他却坚决辞职不干,而是回到了其故乡木顶村办学。并且此后,县政府曾多次派人前来请他出山,他都避而不见,就这样终生在家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农最荣坚持在木顶村办学,因此在木顶村及附近村屯一带,培养了许多的书画人才,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即使在今天,木顶村的青少年们仍然深受其书画艺术的深刻影响。
据说,当时不少人都对“西林三秀”这种家乡教育情结很不理解。他们曾这样回答:“我们西林地处偏僻,外面有文化的人很难进来,来了也不安心。如果我们这些本地人不坚持在家乡办学,家乡的子弟怎会有文化呢?而没有文化,怎么改变我们西林的落后面貌呢?”
新闻推荐
清末时期,时局动乱,民不聊生。田林县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位于百色与西林交通要道上的乐里村(今田林县城)是一个多事之地。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中法战争爆...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