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人生的铿锵脚步 ——记田林木柄瑶铜鼓舞第七代传人班点义□黄绍碧 文/图
班点义(右)向年轻演员传授技艺
近日,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木柄瑶铜鼓舞队受北京市文化局等单位邀请,赴京参加全国鼓舞邀请赛。在该县人民剧院排练现场,笔者采访了木柄瑶铜鼓舞第七代传人班点义老艺人。
爱鼓如命
班点义老人今年72岁,一生在铿锵的铜鼓声中度过。刚会说话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打鼓!”当时,他的爷爷和父亲是村里铜鼓舞队员,铜鼓放在他家里,大家过来练习敲鼓。每当听到铜鼓声,他就哭闹着抢大人手中敲鼓的木槌。爷爷疼爱孙子,每每孙子哭闹总会停下来让他玩一会。“记忆中,铜鼓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了。”班点义老人说。
5岁那年,父亲正式教班点义敲鼓和跳铜鼓舞。10岁时,他已经成为铜鼓舞队里年纪最小的演员了,他熟练掌握了各种铜鼓敲打方法,会跳团圆舞、迎春舞、扁担舞、丰收舞等舞蹈。12岁时,该县文化局领导和技术员慕名而来,在村里现场考试,当场录取他为县文艺队专业演员。在县文艺队里,他是年纪最小的职业演员,有正式编制,月薪和成人演员一样20元。年纪虽小,但排练一样艰苦,当时县文艺队经常下乡表演,他主要扮演孩子角色。排练之余,班点义不忘自己的本行,经常练习敲打铜鼓、跳铜鼓舞,还当其他演员的“小老师”,教他们跳铜鼓舞。
“文革”开始时,县文艺队被解散。班点义回到村里,本来打算重振铜鼓舞表演队。可是,村里也正在搞“破四旧”运动。队长说:“把那些没用的铜鼓砸烂了卖废料,换一些铁来打锄头才实用。”班点义立即把家里的铜鼓拿到山上,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埋起来。“说,铜鼓藏在哪里?”队长多次在大会上批斗和审问他,还威胁说要报告到县里,把他抓去坐牢。班点义毫不畏惧,坚决地说:“那是祖先留下来的宝物,杀死我也不交出来!”
班点义把铜鼓视为珍宝,铜鼓从父亲手上接来以后,他亲自保管,经常用新毛巾细心擦拭,精心保养。有一次,县文艺队借出去表演,由于公路不通,送回来的时候放在乡邮电所里。那些日子,他坐卧不安茶饭不思。当时没有电话,一点都不知道铜鼓的消息,他非常着急。终于,在一次到乡里赶圩的时候,他走进邮电所领报纸,看到了搁在地上多日的铜鼓。他心疼地将铜鼓擦洗干净,小猪仔也不买了,用肩挑起那两口大铜鼓步行20多公里回家。
事必躬亲
第一次见面时,才聊了10分钟,班点义就忙开了。“不好意思,明天我们就要出发了,大家分解动作排练了10多天,班老今天刚从村里出来,我们还等着他来合成呢。”县文化局的领导解释。
原以为,班老出来只是指导而已,没想到他还要到北京参加演出。“他老人家要敲打那两只总指挥作用的大铜鼓,因为节奏很重要,必须由他亲自出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演员说。
据悉,木柄瑶铜鼓是老祖宗从湖南古州八万寨迁入广西,从东兰、凤山带到田林,铜鼓舞是木柄瑶特有的民间舞蹈,在田林已有200多年历史。为了更好地展现铜鼓舞的艺术魅力,虽然年纪老了,每到县外参加表演赛,班点义都亲自带队,主持表演仪式,并参加表演活动。
1984年,班点义老人第一次率瑶族铜鼓舞队外出表演,参加了南宁盘王节演出,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此后他又多次应邀到百色市区、广东、云南等地表演铜鼓舞。
传授技艺
改革开放以后,铜鼓舞恢复表演。班点义老人立即叫上原来几位老演员,组织30多个年轻人学习铜鼓舞。开始,村里还是点煤油灯,他家买了几只大号煤油灯点起来,大家就在屋里敲打铜鼓,跳起舞蹈。每晚都练习到12点多,一晚耗了几斤火油。有时候,大家练累了饿了,他就拿出腊肉、米酒来煮夜宵给大家吃。“传授徒弟,一般都是徒儿请师父吃饭,但这里是师父出钱请大家学习。”几名演员异口同声地说。
2006年,田林县对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铜鼓舞进行挖掘和保护,政府出资购置了新的铜鼓和服装,还在村里修建了表演场地。班点义老人趁机组织了一个半专业的铜鼓舞表演队,培训了20多名固定演员,使大家都掌握了大、小鼓的敲打方法,各种舞蹈的表演技巧,配合县政府打造铜鼓舞。当年,木柄瑶铜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今年6月20日木柄瑶铜鼓舞获邀赴北京演出。
主持仪式
铜鼓是木柄瑶祖先迁徙携带的宝物。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全寨都要跳铜鼓舞,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这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班老主持,举行一年一度的“起宝”仪式,把誉为一公一母的两只铜鼓挖出来,摆上香案,供上供品。祭完铜鼓后,班老便指挥寨中青年把鼓挂起来。自己先打一轮,之后由演员按角色轮流着打。
铜鼓舞鸣鼓时,动作缓慢轻柔,逐渐加快,鼓点高亢激昂,最后如疾风骤雨。同时边打边舞,时而正面打,时而转身打,铜槌不停地从舞者的脑后、腰后、胯下,在鼓面上轮流敲击。完成这一系列表演动作,需要付出很大体力,班老都亲自敲打。
每年跳完铜鼓舞,班点义又按照祖上的做法,背上那两只铜鼓,深更半夜悄悄出发,到山上一个隐秘的地方,挖开一个土坑将铜鼓埋起来。地点只告诉家里最亲的一个人,班老说这样做,哪怕村里遭到洗劫,或者发生盗窃等,铜鼓依然安全。
新闻推荐
“天气热,要消暑,利周游泳去。”今年入夏以来,在田林、凌云和乐业周边的乡镇,人们在下班后或双休日都会前往田林县利周瑶族乡那伏村的那伏、祥杏、那平等村屯,在从岑王老山山脚...
田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