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潭灵湖□周美伶 周章师

右江日报 2020-10-16 09:04 大字

龙潭灵湖位于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距田东县城约12公里。我们是在热辣辣的晌午前往龙潭灵湖景区的。夏日的乡间小路,宁谧而惬意。

并非是第一次来了,山川之秀美,仿佛都藏在了这龙潭如诗的画卷里。守戍在山间田埂的砖红色宝塔肃穆又神秘,似是和景区深处蜿蜒通幽的石板小径遥相呼应。月余未至,入口处已辟成儿童戏水的乐园,再往里寻,新砌的白雕栏在山水间相衬相宜,湖边浣衣的妇人,湖中游泳的大人,湖上划桨的少年,蹚水而过的游人,是了,夏天大抵应该如此。据悉,灵湖水来源于群山地下泉水,泉水共由9个泉涌形成,又称九龙喷水,冬暖夏凉,尤其在夏季,龙潭不失为消暑的好去处。

景区的规划是花了心思的。观景道左边是清澈的湖水,右边栽种了不少鲜花绿植,风车屋吸引着少男少女驻足留影。往前走,湖上雕栏尽头处赫然矗立着一座白亭,一番景色颇具古韵,也为汉服爱好者们提供了绝佳的取景地。有机会若能就着晚风在这湖心亭赏月,便算是一桩雅事了。景区内供游人休憩的地方倒也不少,远远可见山上也有两处歇脚亭,抱着到荫蔽的山腰上凉快凉快的想法,我们一行便加快了脚程。

朋友恰是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她向我们科普了一番,附近便是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是迄今为止中国南方发现的唯一成序列保存化石的洞穴群,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科研基地。洞穴群包含12个洞穴,跨越了5000年到200万年之间的不同时期,其中村空洞就在母娘洞附近,吹风洞在龙潭景区南面不远处。此前不久,科学家在吹风洞距今190万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了遗传物质,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价值。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大概也没曾想过脚下的土地离文明如此之近,如今该是十分自豪的吧。

山底不知为何清理了许多灌木,虽是整洁,却比往日少了点深邃,兴许来年复又生也未可知。石板阶边的鬼针草不知何时爬满了裤脚,偶有小虫仓促爬过,也不影响登山的兴致。山间小径的开辟,石板的铺成,都耗费巨大的人力,思及此,每登一阶便多一分敬畏。山腰的长亭鲜有人打理,也未见游人,饶是这闲散藏旧的风格,与这山极为相衬,没有旁人打扰,就当是花木深处的禅房修养心性。从长亭远眺,能看到景区半景,再远,便是远山,置身其间,群山相拥,绿水相映,怡然自得。原是打算继续往山里探寻,却想到先前曾被告知山里有蛇、山鹰、山猫、野猪等动物出没,便怯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下了山再沿着观景道一直走,竹声飘远,荷风送香。今年的十里莲塘远不如此处热闹,寻常看惯了粉色的荷花,龙潭的荷花却以白色居多,尤其别致。旗袍,油纸伞,丝巾,就着满池荷花,一颦一笑都是帧帧绝色。

景区有个名字,叫“仙翔飞花”,想来倒是十分贴切。山峻水渺缥如仙,百鸟翔云衔飞花。如此秀色宜人之地,占尽独特地理优势,却在近几年才多有耳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韦艳草说道:“若不是上级党委、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惠农政策,通过‘党建+合作社+旅游+扶贫’的模式大力扶持,景区也难有今天的成效,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玩赏。”

临走前多蹚几遍这潺潺流水,退去一整个夏日的疲惫,涤荡心境,方觉神怡。

新闻推荐

贫困户覃仕受一家的新生活 □何绍好 范 敏 张以婷

每天一大早,家住田东县平马镇梅宁村的覃仕受就忙开了,他先把发酵好的米饭倒进锅里,按比例加入适量的泉水,盖好锅盖,在锅底...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