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东四平村的“美丽密码” □韦文孟 刘德磊 文/图

百色早报 2013-05-13 05:08 大字

村里的保洁员上门收垃圾  

在许多人眼里,城乡差别最明显之处在于环境卫生状况迥然不同,农村就三个标签:“臭、脏、乱”,城市则是“洁、净、美”的代名词。

然而,5月8日,路过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笔者却惊喜发现该村“客串”城市。其“美丽密码”是什么?怀着好奇心,笔者不禁停下脚步,深入打探。

A 切入点是啥?硬化村道

走进村里,但见楼房一栋比一栋漂亮,与房前屋后绿油油的稻田、菜地相映成趣。而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的主干道、小道都是水泥路,蜿蜒交错,路面干干净净。

据正在值班的村民委主任黄有欢介绍,2008年,该村被列为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群众热情高潮,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认为要从硬化道路做起。

“以前我们这里很脏很乱,还处于泥土路时代,一到雨天,到处都是烂泥巴,加之污水横溢,禽畜粪便到处都是,难看,难闻,难行。乡亲们都怕出行,如果要出门,由于路太泥泞,穿皮鞋、凉鞋、解放鞋等根本走不了,只能提着鞋,赤脚前行。大家都说这不是人穿鞋,而是鞋穿人了。而在外当干部的,要回一趟老家,往往要准备两双鞋,穿着皮鞋到村口,然后换上水鞋进村。”黄有欢说,在政府出资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硬化后,乡亲们觉得舒服、方便多了,结果不用动员,村民们纷纷自掏腰包硬化通往自家的小道,并硬化自家的庭院。全村的村容村貌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 根本点是啥?做好保洁

在四平村,笔者还看到这样的景象: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一个小垃圾桶,村集体市场和文化休闲广场安放着十几个蓝色垃圾箱;村口建有一个盖着彩瓦的钢架大棚子,是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

“水泥村道和水泥庭院建好后,乡亲们切实感受到了舒适、幸福的生活,接着强烈要求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放的问题。”黄有欢介绍说,先前,四平村垃圾到处乱丢,大有“垃圾围村”之势。2009年8月,该村首先拿生活垃圾“开刀”。在添置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的基础上,推出了有偿服务的垃圾处理机制,每个自然屯设立一名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垃圾,并负责打扫村屯主干道;每户每月交垃圾处理费8元,其中农户出5元,集体经济出3元。

接着,四平村着力解决生活污水问题。2009年10月,争取到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80万元,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站,300多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下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池。2012年,又争取到上级资金50万元,建成了一个污水处理池,受益农户约200户。

在一处农家庭院,花圃里长着几种漂亮的花卉,一名黄姓中年男子在浇水。谈起对村里环境卫生的感受,他乐呵呵地说:“这样干净、优美的环境,原先做梦都想不到,我觉得比住在城市还好。”

C 难点是啥?筹措资金

“清洁乡村需要经费,没钱的话,许多事情都很难办。“黄有欢认为必须认识这个难点,抓住这个难点,攻克这个难点。

可是钱从哪里来?黄有欢认为钱从政府来,从集体经济来,从农户来。

“重大基础设施是大投资,没有政府出手,靠农户是行不通的。”黄有欢说,近年来,该村硬化环村公路(主干道)总共10多公里,总投资2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投入的;污水处理系统总投资近250万,全部是财政资金。

“不过,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完全依靠政府埋单也不现实,村有集体经济正好弥补这个短板。”黄有欢说,该村有两个砖厂、一个集体林场,集体收入每年30多万元。村里是这样花这笔钱的:每年花近3万元补贴垃圾处理;先后投入14万元安装80盏路灯,每年花8000多元用于路灯电费;每年花3万多元用于支付农田灌溉水费;对路、水利实施维修等等。

“话说回来,集体财力也有限,农民群众是清洁乡村的主体,更应该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更应该培育一方水土。”黄有欢说,该村是秋冬菜生产示范村,近年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2012年,人均农民纯收入达8565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乡亲们也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环境美化、绿化、亮化上。

“总之,要清洁乡村,需要量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人人自觉参与才能持续开展。”黄有欢最后说。

新闻推荐

铤而走险去抢劫毒资没筹到却领刑

本报田东讯   为筹集毒资,瘾君子张宏羽不惜铤而走险,两次实施抢夺后终落法网。日前,田东县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抢夺罪判处被告人张宏羽有期徒刑1年零10...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