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相:一把老秦琴 一世快乐颂 □本报记者 周厚雪 文/图
黄润相在弹秦琴。(2012年3月摄)
1 吹拉弹唱样样在行
黄润相老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如今他最喜欢的乐器就是这把老旧的秦琴。“村民说我是老文艺,是艺术家,这种说法也有调侃的意思,但我蛮喜欢的,毕竟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事文艺宣传,可以说是一个老文艺了。”老黄说他从小就喜欢音乐,自己在音乐这方面似乎也有一种不一般的灵感,“我不懂五线谱,不过一首新歌我听几遍基本都能比较完整地哼唱出来或者吹拉出来。”老黄对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很是满意。
1967年,黄润相中学毕业,成了中平村文艺宣传大队的一员。“那时候生活很苦,但是我们热情很高,几乎天天下村演出。”老黄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是手里的乐器给了他力量,伴他度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
“宣传队里什么乐器都有,笛子、小号、二胡、口琴……我样样都学,也学得很快。”老黄说,正是这段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使他掌握了驾驭各种乐器的本领,从此吹拉弹唱,一直伴随着老黄,即便是后来不在文艺队了,老黄总有几件乐器伴身。
记者注意到,在老黄的理发室后面的一个隔间里,放着二胡、口琴、电子琴、笛子等乐器。“这些都是我平时解闷时会用到的一些乐器,不过口琴和笛子已经很久不用了。”老黄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早些年因为患了哮喘病,现在吹奏的乐器他已经不能用了,比如口琴和笛子,只能弹琴或者拉琴了。在这个隔间里摆放的乐器中,一把看上去有些老旧的秦琴被高高地悬挂在墙壁上。村民告诉记者,这就是老黄每天必弹的那一把琴。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淹没/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午后,老黄坐在理发室里的小凳子上,手拿一把老旧的秦琴,伴着指尖拨动琴弦的旋律,他又开始唱起来。
老黄名叫黄润相,今年67岁,是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因为喜欢音乐,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自弹自唱,多年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时间久了,一些听惯了他琴音的村民每天下午劳作收工回来都会到老黄的理发室听琴,老黄的理发室也因此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习惯了伴着老黄的琴音聊天、打牌、下棋。老黄是村民公认的乡村“艺术家”,更有村民说,老黄的琴声和歌声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里的一道“大餐”,哪天要是老黄不弹琴不唱歌了,大家可能会不习惯呢。
2 秦琴来自一名老兵
记者来到中平村老黄的理发室时,是下午4点左右,理发室门口已经坐了不少村民,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此时的老黄正在鼓捣一些手工艺品,也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乡亲们聊着。记者注意到,与被堆在一起的二胡、笛子、电子琴等乐器比起来,那把被悬挂着的秦琴看起来显得独特非凡,足见老黄对其的珍视。
老黄说,这把秦琴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来自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
老黄还说,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是秦琴给了他力量,并伴随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老黄还记得,那个老兵将秦琴送给他的时候,秦琴已经有多处破损,但是老兵却视如珍宝。因为知道老黄爱好音乐,又在文艺队工作,老兵才决定将秦琴赠予他。老兵看着破旧的秦琴告诉他,这把琴是他在战场上的特殊战友,因为有这把琴的陪伴,老兵才熬过了那个鲜血与硝烟齐飞的岁月,老兵将琴交给他,嘱托他好好爱护。“因为这把琴陪着他在战场上磕磕碰碰,再加上已有些年头,所以到我手上时已经很破了。”对老黄来说,这把破旧的秦琴不是一把普通的琴,而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一个意义非凡的纪念品,他谨记老兵的嘱托,将其视为珍宝。
“琴到我手上的时候已经弹不出音了,虽然这把琴意义非凡,但是我还是想让它物有所用,就修了几次。”黄润相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经过反复地修修补补,他一直用着这把秦琴,因为多年不离手,如今这把从老兵手里接过的秦琴成了老黄的最爱,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弹一两曲解解闷。
因为经常拉琴给村民听,一些常来听曲的村民还给老黄提了要求。“因为我不懂五线谱,流行的曲目都不太会,村民都叫我学新歌拉给他们听,我只能自己抄歌本慢慢学。”为了满足村民听新歌的要求,不懂五线谱的老黄买来歌本,先誊抄一遍,再一个音一个音边拉边标注出来,“方法虽然有点笨,但是也还蛮有效的。”老黄说,为了学新歌,他买了很多歌谱本,平时练习新歌的时候也在各种纸张上标注记录,记者注意到,理发室里面的挂历、贴墙纸以及记账的账本上都有老黄练歌时留下的笔记。而挂历的背面、账本等一些空白处都被老黄誊抄的《天路》、《驼铃》、《套马杆》、《北国之春》等歌曲填满。老黄说,应乡亲们的要求,他最新学的一首歌叫《套马杆》,“刚学会一半,还拉不出来。”老黄笑着说。
3 曾经放弃艺术院校
几十年来,秦琴、二胡、电子琴、画笔等物件始终伴随在老黄左右,直至人生暮年,老人仍对艺术孜孜不倦、不离不弃。如今,老人在为村民理发的闲暇之余,拉拉秦琴、弹弹电子琴享受生活,这成了中平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当年为了留在村文艺宣传大队搞宣传,老黄放弃了去艺术院校深造的机会。
1968年,南宁艺术学校给黄润相发来了邀请,期间还有一些艺术团和越剧团也纷纷邀请他加入,但老黄都一一拒绝了,一来是因为当时生活不宽裕,二来是他放不下村文艺宣传大队的工作。
“当时我因为吹拉弹唱都能来一下子,南宁艺术学校和很多剧团都想招我,我当时一门心思想做好村里的文艺宣传工作。”时至今日,想起当时的选择,老黄觉得有些遗憾,“如果当时选择去读书深造,现在可能会更有出息些。”他说。
虽然没有正规学习过各种乐器,但是年轻时在文艺队的磨练让老黄成了中平村乃至祥周镇远近闻名的文艺能人,而对于常年陪伴在身边的这些乐器,老黄坦言这些正是他一生挚爱的艺术,以前无论有多忙,他都会抽空玩玩这些乐器,如今老了更有时间与这些乐器交流,弹奏乐器也成了老黄每天的“必修课”。
4 弹琴是养生之道
因为此前在文艺队的时候经常给队员化妆、理发,老黄还锻炼出了另一门手艺——理发。如今,他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小的理发室。因为收费便宜,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来他这里理发。老人小孩来得多了,老黄的理发室逐渐成了村里的娱乐休闲中心。“这里每天都有一帮老人,下棋、打牌的都有,我这里已经成为老人的聚会点了。”老黄笑着说,因为弹琴拉琴和理发他结识了不少“同道中人”,同村的李怀康,今年70岁,喜欢吹笛子,只要有空,李怀康就会拿着笛子到老黄的理发室来,两人合作一曲《一剪梅》或《南泥湾》。
采访中,不少村民表示,因为有了老黄的这个理发室和老黄的琴声,中平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这么多年来,我一边给村里人理发,一边拉秦琴,现在的人都讲什么养生,我这种生活方式就很养生,最起码大家都过得轻松快乐。”老黄笑着说,理发和拉琴都是活动手指关节的活动,不仅动手还需要动脑,而且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家常,大家心情愉悦自然不必说。“开心快乐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老黄说,他会的乐器其实不是特别多,但是能用他所会的一技之长方便村民,同时还能让村里的老人晚年生活得精彩些,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采访结束时,黄润相和李怀康老人合奏的这首《渴望》在中平村的上空飘荡着,暮色中,两位老人靠坐在一起的情景成了中平村最美最温馨的一个画面。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 凌某在撬门入室盗窃没有发现值钱的物品后,看到在床上熟睡的女户主韦某,便见色起意,欲对女户主实施强奸。近日,经田东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凌某被法...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