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背上的“电影人”□本报记者 陈伟玲 文/图

百色早报 2012-06-26 06:10 大字

群众在看电影 放映员用马驮放映设备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民们正准备收工回家。这时,崎岖的山路上,电影放映员张荣妹牵着一匹驮着放映设备的马踏上征程。她要赶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为深山里的群众放电影。

长期以来,像张荣妹一样的电影放映员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给山区群众带去欢笑和知识。因此,他们也被誉为“马背上的电影人”。

1偏僻山村的电影盛会

雨后的村道满是泥泞,村民黄香梅穿上过年时才舍得穿的新衣服,搬出一条长板凳,早早地等在村部前的小空地上。

这一天不是节日,但对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的村民们来说,胜似盛大的节日。同黄香梅一样,很多妇女和儿童已经等着了。

“县里的放映队要过来放电影。”黄香梅笑呵呵地说,他们很多人早早就做好了晚饭,吃过饭之后赶过来占个好位置。

听说放映队要来村里放两部打仗的电影,这可是13岁的小男孩小明的最爱。下次到学校里跟同学们交流时,他可以炫耀一番了。

大人们可没这份闲心,他们更多地关注放映队带来的那两部科教片,里面有种竹子的知识。“我们这里,山都是光秃秃的,石漠化很严重,种玉米收成不高。”黄香梅说,村干部动员他们种竹子,因为村民们以前没种过,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放映队得知情况后,决定上门提供帮助。

晚上7时30分左右,随着放映员郑尚体的到来,广场上慢慢地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地看电影。

第一场电影晚上9点10分左右就结束了。为满足群众的需要,郑尚体当晚需要再放一部电影。

往常也一样,每到一个放映点,郑尚体每晚要先播放两部科教宣传片,再放2场电影。“科教宣传片是为满足农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专门制作成10分钟以内的短片,内容包括烟酒有害、遇震遇灾自救法、计划生育等科普法律知识和如何科学种竹养鸡等知识。”百色红土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田东县服务站黄振强站长说。

2  山间马嘶,电影来

“有时候从6点多就开始放了。”张荣妹告诉记者,天刚入黑就开始放映电影,三四个小时的放映时间,加上放映准备和收尾工作,放一次电影要用五六个小时。家在田东县城的她,放完电影后,一般都在放映点休息。

“在村部住得多,有时也住在村民家里。” 张荣妹说,收好设备、回到住宿点收拾一下,上床睡觉时都超过凌晨1点。 

据了解,在实施村村通公路前,放映员下村放电影,靠的是马驮。

“放映机器用马驮,人就跟着马走。”张荣妹说,“走很长时间都没遇到一个人,只是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马蹄声。” 山路孤寂、崎岖,却赶不上步行的艰辛。对于放映员来说,在山路上行走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走夜路也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两声马嘶伴随着他们的脚步,划破山间的寂寞。也就是这一两声马嘶,提醒了人们——电影来了!“他们经常来看我们卸设备。”张荣妹说,群众看一场电影不容易,他们记住了放映员出现的预兆——马嘶声和马蹄声,并形象地称之为“马背上的电影”。而张荣妹等放映员也被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电影人”。

如今,放映员基本上都开三轮摩托车去放电影。不过,马背上的电影对他们来说,仍然不是记忆,因为有部分边远村屯仍未通公路。遇到这种情况,放映员就先开三轮车到公路尽头,然后把设备搬到马背上,再一起走到放映点。

3国家补贴,村民免费看电影

边远山村的人们看电影到底有多不容易。黄站长说,他第一次到一个名叫坡塘村的村部放电影,一个从未见过放电影的孩子跑到他面前说:“叔叔,你这个电视比我家的大,还不怕雨淋。”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是对农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宣传工具之一,几十年红遍大江南北。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农村电影,像一叶扁舟,被经济浪潮推到了岸边,电影下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回忆的话题。

“但在边远的农村,电视频道少,节目类型单一,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单一。”黄站长告诉记者,直至2008年下半年,国家对农村电影放映进行了规范,送来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我们现在有7个电影队、8个放映组。”黄站长说,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田东及时组建了放映队伍,把电影送到了全县最边远的村屯。电影的放映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80%、自治区财政补贴20%,群众免费观影。三四年间,8个农村放映组的队员给该县的村民送去近万场电影和科技专题宣传片。

4  群众把放映员当贵宾对待

看电影不用钱,那放映员的生活怎么办?“按照规定放一场电影,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黄站长告诉记者,放映员都是没有固定工资,他们每放一场电影可以得到50~100元的补贴(含全部费用开支)。

“他们的感情很纯朴,找最干净的床给我们睡。”黄站长说,在边远的村屯放映时,村民都按照当地的风俗把放映员当成贵宾来对待,尽量提供最好的住宿条件。

放映工作很辛苦,张荣妹常年在山路和乡间行走,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运气。

“以前有3头水牛被水冲走了。”2008年9月,黑格尔台风来临时,张荣妹的一位同事在那拔镇六鲁村放映结束后,转场去另一村屯放映时途中正好遇到山洪暴发。 

“唯一一座桥已被洪水淹没,3个村干部搀扶着他一起小心翼翼地过了河。”这惊险的一幕让张荣妹等放映员至今还心有余悸。

5  给群众带去快乐是坚持工作的动力

不过,也就是这些生死攸关和日常的小交流,让放映员和边远山村的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使之坚守岗位。张荣妹今年56岁了,按照工作年龄,她去年已退休,不过她仍然坚持这份工作。

张荣妹每年负责23个行政村、276场以上的放映任务,每年至少有138个晚上在乡下。几年来,她走过田东县的102个行政村,放过1200多场电影。

“经常一出来就是好几天或一两个星期。”张荣妹说,刚刚做放映员的时候,太忙没得照顾家里,心里有些愧疚。不过,丈夫在田东县城有自己的工作,儿女已长大。如今,家人对她经常外出工作似乎也习以为常,张荣妹外出放映也没有什么牵挂,因为她喜欢这份工作。

放映工作很艰苦,挣的钱也不多,但对张荣妹来说却找到了乐趣。不过,这又苦又累的工作没多少人愿意做。黄站长告诉记者,要招到一个合格的放映员很难。

所以,在外人看来,张荣妹明明已经退休,还放着大好的城里生活不去享乐,偏偏跑到大山去吃苦,这不是傻又是什么。

“人家去打麻将、打牌,我都不爱呢。”也有人觉得张荣妹的工作带给很多人快乐,很有意义。她说,这就是她坚持的动力所在,而且已成习惯,真要不干了,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真的到哪天走不动了,再说。”

新闻推荐

入室盗窃财物 介绍***支 男子数罪并罚被判五年六个月

本报田东讯  因吸毒而无钱购买毒品的岑某效,伙同他人撬门入室盗窃财物,又介绍他人购买枪支,近日,田东县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非法***支罪,数罪并罚判处岑某效有期徒...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