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穷山沟 出彩新生活 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走笔 □杨 来
从山上搬到城镇,是右江区贫困搬迁户的第一次跨越;从解决温饱到脱贫致富,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跨越。如今,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顺利地实现了两次跨越,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以前,走羊肠小道、住茅草房,买把牙刷都要爬几座山,走读的孩子上完小学就实现了‘万里长征’。如今,住在闹市里,学校、超市就在家附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在右江区老乡家园迎龙安置小镇,正在打扫小区卫生的脱贫户黄妈军告诉笔者,“短短几年时间,我们从‘苦海’跳进了‘蜜罐’,里外都是甜。”
右江区共有老乡家园——百色深圳小镇、迎龙安置小镇和汪甸瑶族乡安置小区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5125户2.3万余人。该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置服务站点、优化社区管理、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户稳增收、有奔头,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进右江区迎龙安置小镇,一栋栋高楼整齐排列,小区内干净整洁,文化室、卫生院、图书室、超市、药店一应俱全。孩子们在小区内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树荫下谈笑风生。
“没搬出来之前,看病和送孩子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现在方便多了。”在老乡家园的新家,搬迁户李常彪高兴地对笔者说。
右江区所有的安置小镇、小区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周边交通便利,中小学、医院就在附近,搬迁群众享受着与广大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右江区迎龙中学、迎龙第二小学、迎龙第三幼儿园、汪甸民族中心小学是新建安置点配套学校,可容纳学生近万人。该区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搬迁户子女配齐教学设施和教师,并实施“学业”扶持项目,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教育学生和在校大学生,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不失学、不辍学”。
说起教学和医疗的便利,阳圩镇六丰村的搬迁户许文有深有感慨,他说:“我们家就我一个劳动力,上有老母,下有两个还在念小学的孩子,搬迁之前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学就消耗了大半天时间,加上母亲年老多病,经常送到镇上医院打针,如此,一年下来没几天时间能专心打工挣钱。如今,学校和医院只有几步之遥,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都不是压力了。”
搬迁后,许文有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老乡家园当起保安,每月有2000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工作之余在城区打些零工,一个月下来可以拿到三四千元薪酬,自此,许文有一家所有的基本保障都得到了满足。
为了搞好安置小镇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该区打造“线上、现场、上门”立体服务平台,满足居民不同需求。依托安置点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平台,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活动等线上线下服务;建成市妇幼保健院、右江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室等;引进或建设平价超市、小菜场等经营场所,提供现场服务;针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群众,采取志愿者上门服务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困难。
9月26日,在迎龙安置点,笔者碰上精气神十足的搬迁群众梁海里,随即采访了他。梁海里是从龙川镇平禄村那赖屯搬迁出来的。曾经,梁海里家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一直住在半山腰几十年的老房子里,上有老下有小,并且母亲和妻子患有严重的慢性病,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梁海里一人身上。多年来,家里一直脱不了贫,更别说盖新房了。
2017年,梁海里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以前住的房子又破又旧,如今住进明亮宽敞的新房子,我们一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谈及搬迁时的情景,梁海里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住上新房子后,在右江区多次举办的就业大培训学习中,梁海里学会了房屋主体建筑施工技术,帮扶干部介绍他到市区的建筑工地就业,日均收入达300多元,自此,他们家的小日子越过越有味。
在右江区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梁海里一样走上致富路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据介绍,针对贫困人口,右江区实行“三业一救助”等创新扶贫模式及贫困村脱贫奖励机制,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就业、学业”扶持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就业创业的活力。同时通过因人设岗、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和爱心岗位,实现了每户贫困劳动力1人以上就业的目标。
搬迁户黄志美愿意搬迁,但是又怕“住着新房饿肚子”。其实,黄志美的顾虑早在政府的考虑中。当地政府在安置点建设了3家就业扶贫车间,主要是电子加工、服装生产。“我现在在电子厂里上班,收入稳定有保障,还能照顾小孩和老人,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黄志美说。
据安置小镇“就业扶贫车间”主任覃民良介绍,目前该车间有100多名贫困户就业。
该区迎龙安置小镇就建设在千姿汽车城旁边,搬迁群众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还享受到汽车贸易经营利润8%的分红资金用于物业费补贴。汽车城项目负责人郁再凯告诉笔者,作为参与扶贫的项目,除了分红之外,汽车城项目全部建好后,还可以提供100多个岗位,优先安排该小镇的贫困搬迁群众。
就业是使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区组建就业扶贫攻坚小分队,依托各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开展精准培训、就业创业帮扶,实现搬迁户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全覆盖。同时,创建6个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一批企业和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右江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带动、群众点单、跟踪负责”的形式,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点对点”帮助搬迁群众返岗务工。完成建设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图书室、广播电视全媒体信息室、微信群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个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动态管理培训需求和就业信息,为社保参保人员服务;一个文体活动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文体休闲娱乐需求;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等提供关爱服务;一个儿童之家,为儿童提供集中学习、娱乐场所;一个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为搬迁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调解、警务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一个物业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的生活提供管理服务。
右江区后续就业扶持的重点项目——老乡家园仓储物流园已经投入使用,该园区引进多家品牌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和口罩、皮具、服装、玩具、电子加工等扶贫车间,共提供1075个就业岗位;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办就业门槛低、工时灵活、订单有保障的扶贫车间,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前,该区协调帮助38家就业扶贫车间落实带动就业补贴、稳岗补贴和“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巩固提升就业扶贫成果。
今年来,右江区通过“园区需求”解决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的就业扶贫模式促进稳就业。
目前,该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的目标,共有7300多名搬迁群众上岗就业。
有收入,能致富,搬迁群众才会真正愿意在新住处“安营扎寨”。如今,右江区把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写进群众的心坎里,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推荐
人的一生之中一般都会有过关节痛的经历,有些人很快就好,恢复如常;有些人日渐加重,活动困难;有些人则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很...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