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右江区:“扫黄打非”进基层

右江日报 2017-05-26 08:55 大字

本报右江区讯近年来,右江区“扫黄打非”工作部门与时俱进,自2014年率先在全市启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以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通过努力,“扫黄打非”进基层扎实稳步推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试点打造,树立“扫黄打非”工作标榜作用。在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根据市级意见,选取百城街道、中山社区、阳圩镇及阳圩村作为先行示范建设点,在百城街道、阳圩镇成立“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建“扫黄打非”办公室;在中山社区、阳圩村组建“扫黄打非”工作联防协作组,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右江区基层试点工作的制度和制作“扫黄打非”重点监控示意图,确保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有章可循。目前,该区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21个行政村(社区)均建立了“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成立了“扫黄打非”办,121个行政村(社区)均组建了“扫黄打非”工作联防协作组,落实了办公场所并完成标识牌、制度牌、重点区域示意图上墙等规范化建设。

借力工作平台,筑牢“扫黄打非”工作管理体系。一是借力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该区把“扫黄打非”工作与农村文化市场工作整合起来,“扫黄打非”办在文化站挂牌,将开展日常巡查、宣传教育活动纳入文化活动一起由免费开放经费统筹。同时,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范围,有力地保障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二是整合村级宣传文化专干资源。以村级宣传文化专干为骨干,即: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干,负责组织全村的宣传文化活动;专干由乡镇(街道)、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共同选聘,两年一聘,乡镇(街道)文化站动态考评,区文化局负责统一培训。在组建村级“扫黄打非”联防协作组中,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宣传文化专干作为副组长,负责具体的日常巡查和联络工作。三是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在街道、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形成管理全覆盖、稳定全天候、服务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新格局。将村(街)社区划分为几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个服务点,安排村(街)社区干部包点,推选一名组长,组建服务团队,包片联系服务本网格内的居民群众。四是汇集文化宣传力量。积积创作与“扫黄打非”工作有关、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快板等文艺节目,利用节假日、圩日开展文艺宣传。制作一批精品宣传板报,在学校、企业、景区、机关和公共广场进行巡展,巡展过程中,组织文化市场执法员现场讲解、提供咨询。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扫黄打非”工作队伍素质。一是开展专项培训,以区“扫黄打非”常规业务培训、村级宣传文化专干大培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业务培训为重点,通过邀请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提高基层队伍素质。2014年以来,全区共开展“扫黄打非”专项培训8期,培训人员2325人次,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年均培训2次,乡镇(街道)及村(社区)“扫黄打非”工作人员培训率100%。二是利用现场执法培训。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实行“执法员分片包干”制度,由3名队领导带队分成3个工作组,通过到辖区乡镇(街道)开展联合检查、办案等机会,现场传授业务知识,帮助乡镇(街道)“扫黄打非”办工作人员提高技能。2016年,全区共开展区、乡联合检查行动28次,乡镇(街道)“扫黄打非”办参与人员256人次。三是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各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到做得好的点上参观学习,听取经验介绍,既开拓视野,又扩宽工作思路,使“扫黄打非”工作做到有影响、有成效。

□曾平山解红梅

新闻推荐

残疾女裁缝巧手“裁出”新生活

黄妹悟在缝制民族服饰“这套壮族服饰是刘师傅前几天来店里定做的,我做的衣服也能上报纸,真是太高兴了。”在一间小小的裁缝店里,黄妹悟翻开5月13日的《百色早报》,激动地告诉记者,照片中刘师傅穿的壮...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