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坡 那酒

右江日报 2017-06-13 08:57 大字

太阳牵着高山上的树梢依依不舍。雾气从树林中涌出,弥漫了整个村寨。伴着袅袅炊烟,一缕缕酒香,一声声山歌飘出,荡漾在山谷之中。“呗呀侬嘞,客人来到家门口,敬上三杯迎客酒;米酒香醇伴歌唱,壮家情意捧在手;山歌出口不能收,杯中有酒不能留……”今晚,这个黑衣壮村寨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那坡有好酒。那坡黑衣壮人家善酿酒。在黑衣壮村屯,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的农家酒。黑衣壮人家自酿的农家酒度数不高,10度到20度左右。现客居桂林的那坡黑衣壮著名学者赵荣新先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右江日报》上发表《杜康本是土茅台》一文,对那坡黑衣壮农家酒的酿造、那坡人对酒的特殊感情有精彩的描述:“吾乡处国之边、省之界、地之角,路通三域而无外来污染,水纳涧泉而经山石滤出,清澈透明,甘甜冷冽,乡人采百草以为引,研百引以为药,凝百药以为曲,蒸五谷以为糟,藏百日待之香,引山泉而酿之……此酒悠绵醇香,乡人以酒代药,亦补亦养,亦防亦治,少儿羹勺引之,饭量大增;姑娘杯勺饮之,红颜焕发;小伙子碗瓢饮之,强筋壮骨;老人饮之,祛病延年……”

黑衣壮人家自酿的农家酒种类繁多,有大米酒、玉米酒、红薯酒、木薯酒、芭蕉酒等等。我特别喜欢龙合的小麦酒。龙合乡种植小麦历史悠久,由于气候温凉、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龙合小麦产量不高,但质量优良,颗粒小而紧实,麦香浓郁,味道甜香。用本地产的小麦自酿农家酒是龙合乡黑衣壮人家的传统。龙合乡的小麦酒酒色纯净,酒体微黄中有淡淡的青色,入口清凉无杂味,酒味醇绵。由于产量不高,除非贵客临门,家主不轻易拿出清冽甘醇的小麦酒。我也特别喜欢百南的香米酒。百南香米出产于海拔900~1200米的百南乡上隆村,该米具有香味浓郁、饭质柔软、光泽油亮、冷不回生的特点。上隆村黑衣壮人家用自家产的香米酿制出来的农家酒饮之绵甜爽口,齿颊留香。但我最爱的还是坡荷的糖梨酒。糖梨是坡荷乡的特产。坡荷乡糖梨种植历史悠久,据广西通志(嘉庆年间)记载:“小镇安物产果类有甜橙、桃、李、枇杷、柚、糖梨、雪梨”。现在坡荷乡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糖梨树比比皆是。糖梨皮薄肉厚,果肉脆嫩,果汁多而清甜,历代为送礼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味甘、微酸、寒、无毒,有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的特别功效。据此而言,以梨为料酿酒,当可以减轻因过量饮酒或饮用劣质酒而产生的胸痛、头晕、呕吐等不良症状。坡荷糖梨酒酿制工艺颇为复杂,其味类于果酒和白酒之间,有清凉、甘甜、醇香、绵厚的特点,饮之清爽甘美,回味悠长,并且多饮不上头,饮后不伤身。能生出用糖梨酿酒这样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坡荷黑衣壮人家的智慧和其对酒的深厚感情。

那坡人好酒。以黑为美,以歌传情,以舞表意,以酒待客是黑衣壮人的传统。那坡黑衣壮人不把酒叫做酒,而是把酒当成日常饮用的解渴解乏的饮料。客人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捧上满满一碗香醇的米酒,美其名曰:“喝茶”。别处人家讲究宴时要有“下酒菜”,黑衣壮人讲究进桌须有“下菜酒”。在那坡,春种秋收,迎来送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黑衣壮人以酒代茶,以酒待客,客入寨门敬酒、客上家门敬酒、客进桌时敬酒、客在餐中敬酒、客离席时敬酒、客别家时敬酒、客出寨时敬酒。

那坡人的好酒是跟好客连成一体、水乳交融的。一首《广西尼的呀》在三月三期间唱响,让“那坡酒”的美名传遍八桂大地。那坡土生土长的《敬酒歌》走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又唱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更是让那坡人的热情好客闻名区内外。明代邝湛若在《赤雅》一书中这样记载:“镇安大良与獞,人至其家,不问识否,辄具牲醴饮啖,以敬不衰,有无相资,一无所吝”。那坡人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喝酒当喝茶,打酒心暖,喝酒心开。接待客人,不讲究菜多菜好,一碟腊肉,一碗炒豆,一缸农家酒,便可以主客相敬,一宿不眠。

晨曦初露,你听,天籁般的歌声又穿破山寨的静谧:“啊嘞郎呀咧,天亮起来梳个头,阿哥刚到寨门口,端上一碗玉米酒,好让哥哥来润喉;一份情意一碗酒,妹心放在酒里头,歌声出口不能收,碗中有酒哥莫留……”。

那山那坡有佳人,黑衣黑裙黑头巾;山歌高过天上云,米酒杯里漾真情。那坡有酒,还有满满一桌热情。贝侬啊,来吧!我在那坡等你,不见不散!

新闻推荐

科学谋划 创新管理 ——那坡县开展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工作侧记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春庭(前排中)到坡荷乡弄耀村指导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县委书记黄林(右二)深入百合乡清华村便民服务公司指导工作。县长农斌(左二)深入坡荷乡弄耀村姬松茸扶贫产业示...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那坡 那酒